2016年8月16日星期二

《动向》长短论:红卫兵执政的新文革


2016年7月13日,《炎黄春秋》杂志社的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单方面撕毁2014年12月签订的协议,悍然夺取了《炎黄春秋》的编辑、发行和财务等全部权力,窃取了《炎黄春秋》官方网站的密码,发布夺权后"继续坚持原来编辑方针"的虚假信息。此事一出舆论哗然,人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但这次事件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人们从专权、舆论控制、宫廷内斗来解读这次事件,但都不及杜导正看得明白。
杜导正对此讲到:"这是公开的抢劫吧!怎么可以下毒手?下狠手?我就想到和文化大革命一模一样了"。"和文化大革命一模一样",道出了这次事件的实质。人们一直担心文革的悲剧重演,总在说要防止,要吸取教训,但在现实生活中文革的戏码早就在不断的上演。杜导正从《炎黄春秋》的遭遇看出"和文革一模一样"的可怕现实,以他93岁的人生阅历,以他在党内摸爬滚打大半辈子政治敏感,此话绝非虚言!
说到文革就不得不说到红卫兵,文革从他们这里开始,从他们这里疯狂。但红卫兵运动绝非是孤立的偶发事件,也不是哪个人心血来潮就可以挑动而成。这其中自有它发展的思想逻辑。我们把红卫兵看作是文革动乱最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是以革命的名义鼓吹极端主义、暴力合法、阶级仇恨,并以不间断、无底线、以整人为目的的政治运动示范的结果。没有长期的观念孕育和恶行示范,红卫兵运动乃至文革都无从谈起。从红八月到破四旧,从抄家到火烧英国代办处,肆无忌惮的批斗,毫无人性的毒打,使他们和血腥恐怖联系在一起。这个群体从66级的大学生到68级的初中生,年龄从14岁到25岁,涵盖了整整十个年级!其潜在的影响甚至可以覆盖到称之为红小兵的小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龄段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政治领导人。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模式,如无深刻的省悟或矫正,将影响其终身。
随着文革的结束,红卫兵早已寿终正寝。但作为一个标志,红卫兵远非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消失。我们看得到这个标志下的血腥与恐怖并对此有所反思,但我们并不能看清孕育这场运动的观念和恶行至今还在荼毒人民,当然就说不上反思更说不上切割。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娃娃,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妖魔附体,而是49年以后政治教育的产物。对49年以后的政治教育,邓力群就形象地把它比作"狼奶"。作为党内重要的理论家,素有"左王"之称的他尚有此说,遑论其他?而红卫兵的这一代,恰好是成长在意识形态控制最严,宣传最成功,"狼奶"质量最高之时。
这是一个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时代,一个讲"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时代,一个讲"解放全人类"的时代,一个视毛泽东为神明的时代;而这正是红卫兵们成长的年代。他们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一部吸收"狼奶"的历史。有了这样一部精神发育史,带上袖标是红卫兵,不带袖标难道就不是红卫兵?除非他对自己人生有过深刻地反思。
这些不带袖标的红卫兵,他们会出自本能地反普世价值、反宪政法治、嗜权如命、不讲规则;所谓"不以后三十年否认前三十年"也就顺理成章。由此再看所谓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过是几句"伟大的空话"。红卫兵们不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解放全人类"吗?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尚且如此自信,现在都第二大经济体了,还有什么"自信"不敢讲?不这样还能是红卫兵?话说回杜导正老先生的《炎黄春秋》。当他说出"和文化大革命一模一样"之时,也算是心死了。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何况他这次遇到的是红卫兵,不是有理讲不清而是有理也讲不赢。

——原载《动向》杂志2016年8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