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鲍彤:赵紫阳走过的路——谈《赵紫阳文集》面世

1986年2月,在海南岛考察,赵紫阳与田纪云,胡启立,谷牧讨论洋浦港平面规划方案。(鲍朴提供)


近来好的消息不多。但赵紫阳文集的出版是例外,这是一件好事情。

应该感谢编者和出版者,因为他们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应该感谢香港的书店同仁和全体香港人,是他们做到了大陆人目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这书最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大陆,如果大陆读者也有了自由地占有和研究各种史料的可能,那就也应该感谢大陆的领导人,因为他们真的进步了,有了真正的而不是口头上的自信了,不再害怕和慌张了。

其实,谁都用不着害怕和慌张。赵紫阳无意作任何人的敌人。作为政治家,赵喜欢在四平八稳中一步一步前进。赵紫阳文集所记录的,就是一部艰难而执着的前进的历史。

毛泽东破罐子破摔。他死时,全国濒于崩溃,人民鸦雀无声。有人说,赵紫阳是改革的发动者和设计师。这恐怕不够确切。改革的发动者和设计师,其实是十亿中国人。不改革,死路一条,这是共识。

至于改什么和怎么改,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陈云,彭真,胡耀邦,赵紫阳,各有各的主张。好就好在七嘴八舌。虽然有人觉得不太痛快,不太方便,但最重要的是,有了在民主缺失下的制衡,避免了走极端。他们八个人,每一位都是一部分人的真正的代表。赵紫阳的特殊作用是,在大约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他曾经是大家共同都能接受的人物,他代表着十亿人的合力。

这是赵紫阳的特殊价值。这也是赵紫阳文集的特殊价值。赵紫阳走过的路,是一条和衷共济,不走极端,博采众长,由无数的"中位数"连接起来的轨迹。这是一条使中国起死回生的真实的路。赵紫阳不可能满足"一切人"的要求。有人觉得不满足。有人恨他太过分。别人可以不理解他,他决不伤害别人。

赵紫阳最喜欢的是做六件事:开放,改革,放权,让利,松绑,搞活。改掉什么?改掉毛的那条叫人民得不到好处的老路。向什么开放?向人类的普世文明开放。谁应该放权?党和政府应该放权。松谁的绑?松农民的绑,松企业的绑,松老百姓的绑。把利让给谁?让给老百姓。由什么来搞活什么?由社会一切主体的自主权来自己搞活全社会。为了稳当一点,步子宁可迈得小一点。他不急于求成,但坚定地拒绝倒行逆施。他喜欢理性和务实,不说办不到的空话,不开兑现不了的空头支票。

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活了,活过来了。从经济崩溃,起死回生到持续起飞。从万马齐喑,起死回生到九州开始有风雷。事实上,学生和市民谁都可以大摇大摆到天安门广场自由自在地没有恐惧地发表各自的意见,提出各自的诉求,包括所谓"骂娘":可以"骂"官倒,可以"骂"专制,可以"骂"本单位的领导,可以"骂"毛泽东,可以"骂"赵紫阳,当然也可以"骂"邓小平。

赵紫阳终于不能见容于当时。他终于被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抛弃。这不是赵紫阳个人的悲剧。这是中国的悲剧。所以,我们大家都需要为自己而重温史实,进而思考,进而探索。

《赵紫阳文集》在香港出版 九成文稿首度公开

2016-07-20

《赵紫阳文集》近日在香港出版。《文集》记录了自1980年至1989年10年间,赵紫阳的有关文献共计498篇,其中九成文稿均为首次公开。

《赵紫阳文集(一九八零 - 一九八九)》近日在香港问世,这套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共有四卷,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赵紫阳文献汇编。

书中包含了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文章、报告、讲话、谈话、信函和批语共498篇,总计约180万字,首次展示了若干重要历史文献的原件。所有文稿由原赵紫阳办公室部分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集结而成,来源可靠,忠实于原件,编排规范。

路透社引述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表示,此前赵紫阳的文件集已被偷运出中国内地,由出版社职员及曾与赵紫阳紧密工作的人整理和编辑,集结成该《文集》。不过,文集中并不包括关于1989年民运的官方文件。甘琦表示,三位文集编者一开始就有意避开六四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希望历史拉开一定距离后再回头看。

1989年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因支持学生、反对武力镇压而遭到罢黜,被软禁近16年至2005年去世。

曾与赵紫阳共事的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俞梅荪7月20日向本台表示,对于文集的出版感到十分高兴:

"出版赵紫阳的文集当然是个好事。当然具体我没有参与这个事,我也是和你一样从网上看到这个事。赵紫阳作为过去我的老领导,80年代我就在国务院工作,感受赵紫阳领导我们的经济工作、领导改革开放。他的那些讲话、文稿都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辑集出版当然很有意义。"

《赵紫阳文集》全面地展示了1980年代中国高层所推行的各种政策及其背后的困境、博弈和突破,涉及经济、政治、党务、外交、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完整而具体地呈现了中国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全过程,为研究赵紫阳和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也得到了傅高义、沈大伟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郑重推荐。

香港时事评论员武宜三7月20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希望文集的出版能给目前沉闷的香港出版界注入一些活力:

"香港基本上现在出版业比较冷清。赵紫阳是改革开放代表人物,他的书出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消息,活跃一下,不要把气氛搞得太紧张。北京《炎黄春秋》又关掉了,如果香港再没有一两本书出来的话,更显得万马齐喑。"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石山、何平

【视频】香港书展"禁书"仍有售 《赵紫阳文集》在列

2016-07-20


香港书展"禁书"仍有售 《赵紫阳文集》在列

7月20号,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正式开幕,尽管铜锣湾书店股东及员工失踪事件的阴影仍在,但不少出席书展的书商表示,不会因为害怕得罪北京当局而停止销售"禁书"。据悉,本届书展也将发售近日在香港出版的《赵紫阳文集》。

2015年10月,以出版销售中国政治"禁书"闻名的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及员工等5人先后神秘失踪。这5人后来被证实全部身处中国大陆,并受到有关当局控制。其中一人至今仍被拘押。事件主角之一的林荣基在返港后,曾公开谈论他在大陆被拘押审问数月的经历。外界普遍认为,此次事件与铜锣湾书店计划出版一本有关中共现任领导人习近平的私生活内幕的书籍有关。

在本届书展上,有书商形容,香港出版业正遭遇着"白色恐怖"。不过,法新社的报道称,仍有信念坚定的书商们表示,不会因为北京当局的压力而退缩。香港《次文化堂》出版商吉米.彭(音译)在书展上告诉法新社,不会停止出版大陆禁书:

"作为推广文化的出版商,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恐惧,我们不应该恐惧独裁者不让我们说话。 "

据报道,有很多大陆游客也来到香港参加书展。一位特地请假前来翻阅"禁书"的大陆读者对法新社表示,如果香港也停止出版此类书籍,他会感到遗憾:

"我觉得我们毫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能够吸收不同的文化和声音,如果被禁止的话,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尽管部分独立书商仍然愿意购买这些所谓的"禁书",但有作家对法新社表示,仅仅是关于中共领导人的八卦和政治秘闻类的标题,就已经吓跑了不少出版商。

香港《南华早报》20号的报道称,任何政治议题的书籍在本届书展上均有销售,其中包括近日问世的《赵紫阳文集》。据悉,这套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共有四卷,包含了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文章、报告、讲话、谈话、信函和批语共498篇,总计约180万字。书中的所有文稿均由原赵紫阳办公室的部分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集结而成,其中九成文稿为首次出版。
曾与赵紫阳共事的原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俞梅荪,7月20号向本台表示,对于文集的出版感到十分高兴。

"赵紫阳作为过去我的老领导,80年代我就在国务院工作,感受赵紫阳领导我们的经济工作、领导改革开放。他的那些讲话、文稿都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辑集出版当然很有意义。"

据报道,今年的香港书展共有640家书店及出版社参展,比去年增加了9%。主办单位贸易发展局希望今年的书展可以吸引逾百万人次参与。

中国官方的环球网20号则以"香港书展今日开幕,'敏感时政书'难见踪影"为题对活动进行了报道,称受"铜锣湾书店"事件影响,书展上已很难见到所谓"敏感时政书籍",更多的是功能类和小说类的书籍。

自由亚洲电台章丽、扬帆综合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