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星期四

《炎黄春秋》:一本中国自由派杂志的死与生

《炎黄春秋》创办人兼社长杜导正。对言论的限制在习近平治下被收紧,让这本杂志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Gerry Shih/Associated Press
《炎黄春秋》创办人兼社长杜导正。对言论的限制在习近平治下被收紧,让这本杂志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北京——北京一家历史杂志社杂乱的办公室,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战争中一块不寻常的公共舆论阵地。
在过去25年里,由于受到温和派退休官员的保护,《炎黄春秋》这本月刊在审查部门的怒火中幸存了下来。他们用它来倡导有限的政治自由化、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对共产党历史上的黑暗岁月的诚实反思。
不过,这本杂志的生存前景已经不再确定,因为当局试图把一些更紧密响应习近平主席的政治论调的编辑安插进来。此举会让这本杂志丧失相对的独立性;编辑们说,宁愿让杂志死掉,也不愿以妥协换得它的生存。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炎黄春秋》创办人兼社长杜导正在一次采访中说。这句古老谚语的意思是,带着气节死去好过苟活于世。
"因为他们对《炎黄春秋》的这个搞法,我们已经没有生存的条件,"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说,"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抵制人事变动的编辑们说,杂志社当前的动荡表明,共产党正加大对非正统观念的打压力度。不过他们已经选择进行公开的对抗。诉讼、办公室里的对峙,以及来自学者、作家和一些高级退休官员的支持,都是他们的砝码。
周二,一场争吵在《炎黄春秋》的办公地点爆发。当时,胡德华——改革派共产党领导人胡耀邦之子、杂志社副社长——和一些记者试图进入办公室,却遭到身穿便衣、拒绝透露为谁工作的保安的阻挠。
"这儿是我们的办公室,"胡德华对一名穿着蓝色衬衫、正在指挥保安的男子说道。"你在这儿是干什么的?这儿是我们的办公室。谁告诉你你可以在这儿?"
保安最终让胡德华进了门,去处理杂志社的税务事宜,条件是记者们不得入内。
如果《炎黄春秋》关闭,或成为行尸走肉般的空壳,就会再次表明习近平治下对言论的限制和收紧程度。
"这个事能发生,反映出中国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该杂志执行主编吴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在大约一个月前刚刚入职。
"我也不清楚以后是复刊或者彻底停刊,"吴伟说,他曾给在1989年政治动乱期间下台的共产党领导人赵紫阳当过助手。"要是《炎黄春秋》停刊的话,党内的改革力量就没有了一个声音。"
此前,《炎黄春秋》杂志和审查部门有过诸多摩擦,但都挺了过来。然而,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于本月不期而至——它的主管单位、隶属于政府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宣布,要组建新的编辑队伍。
在中国,杂志必须挂靠在与政府有关的主管单位名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从2014年开始接管《炎黄春秋》,此前,这本杂志隶属于一个对其立场更为同情的协会。研究院和编辑之间日益升级的矛盾之所以达到顶点,是因为研究院宣布免去杜导正的社长职务,对其他老编辑进行降职处理,并把自己的编辑人员安插进来。
但《炎黄春秋》的工作人员和支持者一直斗志昂扬地公开加以抵制。
他们拒绝上交杂志社办公区很多房间的钥匙,还保留着财务记录以及用以在文件上盖戳的公章,吴伟说。
为了表示抗议,编辑们于上周宣布停刊,还说任何没有得到他们首肯便上市的新刊都和他们无关。
此外,现年92岁的社长杜导正和他的支持者试图提起诉讼,控告研究院违约。他们说,相关人事变动违反了于2014年达成的一项协议,研究院曾承诺在人事、财务和发稿方面给予杂志社自主权。但截至目前,北京的一家法院拒绝立案,还在考虑该如何处理,这些愤愤不平的编辑们的代理律师之一丁锡奎说。
关于杂志未来的不同观点,已经引发了人们在现场的对峙,在京西一家小宾馆后边,杂志社办公场所的不同部分,分别被两个敌对的团体占据。周二,发行办公室仍然受控于那些忠于老编辑的员工,但占据着附近一间编辑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的人员,似乎忠于试图加大对杂志社控制力度的研究院。目前,警方尚未针对那些公开表示抗议的编辑采取行动。
自1991年创刊以来,《炎黄春秋》在对正统观念发起挑战的同时,发展出了一种试探审查边界的艺术。杜导正说这本杂志信奉的是"民主法制和市场经济"。
杜导正说,它每月的发行量约为19万册。但它已经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因为想要推动审慎的自由化改革的党内退休高官一直把它当成发声的平台。
它的许多支持者都是影响力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巅峰的改革派。许多支持者也曾在毛泽东治下任职并遭受苦难,他们相信,中国要前行,就必须直面过去。
"1949年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总计全国挨整人数上亿,"曾给毛泽东当过秘书,后来成为政治自由化倡导者和该杂志支持者的李锐在2007年写道。"这是民主和权力制衡体制未能建立的惨痛恶果。"
《炎黄春秋》的另一位保护者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这位共产党的前领导人曾在2001年表扬过该杂志。习近平于2012年上台之际,一些人曾经怀有这样的希望:鉴于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在毛泽东治下经历的苦难,他对党内自由派的声音即便不听取,也会更加包容。
但习近平反而采取了坚定捍卫传统的政治路线。他警告说不要搞政治自由化,并对毛泽东的崇高地位加以捍卫。
党内高官尚未公开对这本杂志发表评论。编辑们说,目前尚不清楚,相关人事变动是否出于习近平或其他领导人的直接授意。但一些毛派网站和保守派党内学者一直以来都对《炎黄春秋》深恶痛绝,正为它可能出现的消亡而额手相庆。
该杂志的一名前编辑曾质疑一个关于共产党员在二战期间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是否真实。一个月前,北京的一家法院裁定,他需要为此道歉。
与此同时,帮助该杂志把来自批评者的压力抵挡开去的那些自由派元老正在逝去,《炎黄春秋》前总编辑吴思说。
前车之鉴表明,《炎黄春秋》自主权的捍卫者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其他受到官方打压的杂志和报纸不是已经倒掉,就是失去了昔日的锐气,苟延残喘。
但这一次,编辑们似乎心意已决,不会悄无声息地退场。
"这个杂志是说真话的,"副社长胡德华在保安们拿着智能手机录像之际告诉《炎黄春秋》办公室门外的几个记者。"中国有一句老话,'兔子急了也咬人'。"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本文作者储百亮@ChuBailiang
Kiki Zhao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