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木然:為什麼大陸人如此關注台灣大選?

台灣大選,蔡英文及其民進黨完勝,華人世界迎來了第一位女總統。台灣人關注大選,參與大選,因為這關係到台灣人四年或者八年的生活,畢竟馬英九及其國民黨表現不佳,原來給台灣人的承諾沒有實現。但與此同時,大陸人也充滿著熱情關注台灣大選,熱情比台灣人還高漲,好像不是台灣人在選總統,而是大陸人在選總統。

大陸人關注台灣大選,原因可以歸結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實現民主成為大陸人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民主,鄧小平甚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把民主當成社會主義及其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大陸的民主,過去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在連樓梯響都聽不到。政治體制改革幾乎停滯不前,民主的訴求被官方治理的訴求壓倒。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題沖淡了民主的主題,從而使得官與民的民主訴求呈現強烈反差。
第二,公平正義需要民主。大陸公平正義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腐敗依然嚴重,兩極分化呈上升趨勢,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改革紅利遲遲沒有到來,官員濫用權力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導致民怨不斷沸騰,維權事件上升勢頭沒有得到控制,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社會突發事件防不勝防。越是在這個時候,理應開通渠道,釋放社會壓力,但因官員惟上不惟下,為保官位不惜動用暴力,堵塞民間參與渠道,加大了政府與民眾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需要民主,當大陸民主不能實現的時候,人們轉而投向台灣,並通過台灣大選來表達對大陸政府的不滿。
第三,互聯網不但成為民主的平台,而且成了民主的催化劑和孵化器。民主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是緩慢的,漸進的。在互聯網時代,台灣大選的過程迅速在網上傳播,其中尤以微博、微信傳播最快。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的競選過程和演說,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的競選過程和演說,迅速在微信微博傳播開來,並引發網民的大規模、大範圍的討論。網民討論民主的目的,顯然不在台灣,而在大陸。民主可以在台灣搞,也可以在大陸行得通。對台灣民主的關注,迅速轉化為對大陸民主的渴望。卻忽略了台灣的民主也是一個過程。在蔣經國時期,台灣民主自治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在蔣經國之後,台灣的民主實踐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
說得難聽一點,大陸人得了民主糖尿病,處於焦渴狀態,需要不斷喝民主之水。
第四,台灣民主的潮流也會湧向大陸。通過台灣大選,大陸人再次感受到民主潮流的不可阻擋性。民主不但是西方的潮流,而且也是東方的潮流。不但是白人的潮流,也是華人的潮流。民主無東西方之分,也沒有白人與華人之分。民主只有真民主假民主之分。台灣已經融入世界民主潮流,大陸也會融入世界民主潮流。不融入世界民主潮流,必然被世界所淘汰,必然成為孤家寡人。
第五,追求最大公約數需要民主。民主是最大公約數。孫立平先生說,中國大陸是共識斷裂,取得共識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最大公約數就成為首要的選項。最大的公約數,對台灣來說是民主之後的民生,對大陸來說,就是民主本身。沒有民主,權貴就會橫行霸道。沒有民主,特權終身制就不可能改變。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只有官生。沒有民主,就沒有民貴,只有官貴。沒有民主,就不可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台灣的底層民眾之所以有尊嚴,就在於手中有選票。之所以罵台上的馬英九,之所以妄議馬英九,就是因為有政治自由,有言論自由。
第六,對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不滿甚至厭倦。台灣人因為對國民黨長期執政不滿而引發政治抗爭,最終迫使國民黨開放黨禁,開放報禁,導致政黨林立。在政黨林立的情況下,人們有了自由選擇和自由選舉。國民黨執政不好,選民進黨。民進黨執政不好,選國民黨。兩黨執政都不好,還有諸如新民黨、時代力量等其他政黨的選項。大陸的一些人把台灣的政黨輪換制投放到大陸執政黨當中來,認為大陸也可以學台灣搞多黨制,全然忽略了大陸政治的複雜性。
第七,民主是簡單的技術活。通過台灣大選,人們看到,民主素質並不是民主的充分必要條件,只是民主的有利條件。沒有民主素質,只要有公民權利,只要落實憲政民主,還人們以選票,就可以搞民主。民主造勢與民主投票,都是簡單技術而不是複雜的技術。正因為民主的簡單易行,讓人們覺得大陸搞民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極為現實的。不但是本世紀中葉之後的事,而且是現實的事。似乎大陸已經為民主選舉做好了準備。已經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學起民主來並不困難。
總之一句話,對台灣民主大選的強烈關注無非是對大陸民主訴求的強烈渴望。
人們有理由相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台灣的民主來了,大陸的民主還會遠嗎?
都不會。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