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守鱼:逼迫甘肅兒童自殺的趙家人

漢語的言論場,鬼神莫測。根據新聞報道,甘肅12歲的女童偷了超市巧克力等物品,被發現後超市強行扣留兒童,並要求家長十倍處罰,而這家偏偏又拿不出錢。諸多千頭萬緒的細節之下,最終,女童跳樓自殺。而當地人不幹了,在超市門口聚集。政府例行公事的強行彈壓,於是引火燒身,居民和武警對幹了起來。

如果在一個常態社會之中,認同社會是一個共同體,就需要全面的反思,對這個事件的全部過程進行回放之後,對每一個具體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並尋求解決辦法。比如,女童為何會盜竊,超市為何能強行扣人並要求十倍罰款,家長為何與超市無法有效協商,女童為何自殺了,政府又為何要暴力鎮壓,如此種種問題,我們還需要做什麼才能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最終,在汪洋大海的複雜鏈條之中,這樣理性建設性的漩渦最終陷入昏昏入睡的沉思之中,並忘掉了這樣思考的初衷。這樣的思考,也似乎正符合譬如知名的謠言機器「闢謠與真相」利益,只要不斷地在已經無法復原的過去之中反覆的去錘問一些特定細節,因為智力瓶頸而過於善良的人群總會不知不覺的跟著點頭,這事似乎女童責任很大,家長責任更大,無端鬧事簡直無法容忍。
如果這個社會沒有辦法變得更好了,裝作全面的反思還有什麼實際的用處?一個女孩的生命就這樣憑空逝去了,何苦還要在她的身體上舞蹈炫智。在共同體的社會之下,這個社會是由貪官、奸商、刁民構成,社會改良的目標就在於改變這些不同的人群。這個美好的夢,從文革結束開始做了三十年,該醒醒認識到這個社會沒有辦法變得更好,不再將這個社會視作一個可以共同改善的共同體,而是不同的利益階層構成的矛盾體。這些階層之間的矛盾是現有社會下無法調和的,也不會可能有循序漸進的道路改變階層之間被政治權力所固化的版塊。現實需要的不是對社會版塊的修補和調整,而是社會版塊的結構性變化。
這時,趙家人的說法一經出爐,還未經大規模的廣告,就瞬間自發流行起來。話語背後的潛台詞,莫過於直覺模糊認識到不同階層之間的衝突已是不可調和,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趙家人和其他人的矛盾。
這種模糊的直覺還不夠成一個清晰的認知,所以具體到甘肅女童自殺的事件之上,混淆視聽的話語依然有存活空間。如果真能不把自己當趙家人,只有一個話題需要關注,為何我們的女童自殺了,為何群體的集會會被暴力打壓,趙家人到底想幹什麼,為什麼不能讓女童有幸福的童年,為何公眾沒有自由。而不自覺不能將自己與趙家人切割的人群,就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繁雜的社會系統,思考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純粹從社會矛盾的角度切入討論,最終的目標是希望社會系統能有進步的空間。可是現有情況下根本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下一個甘肅女童的自殺,這樣社會共同體的思考模式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死胡同。
趙家人話語的提出,是一次民間覺醒的里程碑。然而遠遠不夠的是,調笑趙家人的人群,還會不由自主的限入趙家人的思維陷阱。真正認清趙家人,莫過於勇敢地認可,這樣的社會結構下,逼迫甘肅兒童自殺的就是趙家人,不用再藕斷絲連的繼續裝作要讓社會更美好的去思考了。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