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星期二

梁京:浦志强案的重要意义


china-trial-1
北京律师浦志强案件开庭,逾百公民到场声援,民众持标语并高呼"浦志强无罪"。(照片来自维权人士,拍摄日期2015年12月14日)
周一(14日),北京当局对浦志强案开庭审理。从2014年5月6日被拘留,到开庭这一天,浦志强在未被定罪的情况下被羁押长达587天。在此期间,当局耗尽了"正式起诉前的所有法律程序上的时限",结果是,只有七条共600馀字的微薄言论作为起诉罪证。浦志强在法庭上表示不认罪。他虽然"头发花白,瘦了许多",但"精神很好"。这说明,当局迫害浦志强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从精神上和人格上摧毁他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而当局的另一个目标,就是罗织其他政治和经济罪名的目标也没有达到。

这样一场较量,这样一个结果,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局已经透过浦志强案达到了让更多人闭嘴的目的。这其实是给当局"圆场"的一种说法。今天网络上的言论控制,主要是靠技术手段,靠直接删除。如果没有这些手段,我们会看到更多人在"妄议中央",在"煽动民族仇恨",在"寻衅滋事"。这是中国网民人所共见的事实。

那么,当局为什么不横下一条心,置各种法律时限于不顾,继续迫害浦志强,直到他屈服。我认为一个明显的逻辑,就是当局已经认识到,他们不可能摧毁浦志强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当局公然突破自己明文规定的法律程序来拖延此案,政治上不合算。当局的这种计算与"法治"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浦志强个人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关系,与一年多来时局的变化有关系。

最近有机会从国内刚出来的人那里,得知一些当局迫害维权人士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中,我认识到,当局羁押维权人士的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要从精神上和人格上摧毁维权人士的尊严,让抗争者陷于恐惧,失去自信和互信。这其实也就是当年国民党对付共产党的那一套。这些细节还告诉我,当权者并不相信法治,也不相信人权。但是,这并不等于当权者毫无顾忌,因为毕竟中国和世界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当局使用下流手段迫害维权人士的一大顾忌,就是怕这些流氓手段在司法和执法队伍中泛滥失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为此,当局组织了专门对付维权人士或政治反对派的职业化流氓队伍,并尽可能让这只队伍的"业务"与正常执法人员相隔离。当局这种既离不开流氓手段,又害怕流氓手段的维稳路线,是包括浦志强案在内的政治案件矛盾重重的重要原因。

浦志强案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当局的这条维稳路线面临难以克服的矛盾:没有规矩的政治迫害会伤及自己,而立规矩的结果是束缚自己。更重要的是,在习近平四面树敌的形势下,"立规矩"会给极为不满的官僚阶层,用规矩来抵制"今上"制造各种机会。在羁押浦志强一年多的时间里,办案人未能"发现"新罪证,就有可能与此有关,当然也与浦志强本人的人格和影响力有关。我相信,浦志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对办案人会有很大影响。

影响力很大的浦志强不低头认罪,加上习近平的威信不断下降,令当局为如何"治罪"浦志强相当头痛,这恐怕是周一未能当庭宣判的重要原因。当局需要从各方反应来决定如何"量刑",更重要的是,当局很可能要对浦志强做最后一次"工作",逼他以某种政治承诺换取较轻的"量刑"。

不过,不论当局如何"量刑",都改变不了浦志强案的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这个政治迫害案件让习近平付出了重大的政治代价,而浦志强的政治影响力则因此案而大大提高。我相信,浦志强不仅在维权人士中有了更高的威望,他对体制内部人士的影响力也会因此案而提告。因为人们通过此案,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浦志强,知道在未来中国政治中,这是一个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
浦志强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