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

梁晓燕:理想主义要的不是勉力坚持,而是生命常态

从2005年到2015年,NGOCN成立已经10年了!今年以来,NGOCN关于十周年的庆祝活动,都是围绕着"理想主义还在路上"这个主题。而关于"理想主义是什么?",我们问了许多人,有年轻的行动者,也有从业多年的资深前辈,而其中,来自梁晓燕老师的回答让主页君久久不能忘怀,特整理与大家分享。

梁晓燕(自然之友发起人之一,历任理事至今,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与NGOCN相识10年
理想主义,不在于"坚持 "
说说理想主义?呵呵,是不是一个太不时尚的话题啦:-)
其实,理想主义不是一个适合经常拿出来说的话题。有生命力的理想主义不是一个很高调的,让我们去张扬的东西,理想主义是内涵在我们的行动、交往中的。就是说我们做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困惑什么、欣赏什么,背后是有理想主义的这种人生价值和社会追求在主导的。
真正有内涵、有力量,并且带有生命温度的理想主义,它一定是在行动中不断的去验证,不断的去碰撞,不断地去突破,以至逐渐地内化。
理想主义也需要养料,理想主义的养料,一个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另外一个来自行动中的互动——你和不同的对象,和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甚至和你所面对的困境,不断的产生互动,这种互动的激励有的时候比读书更加的坚实。
在很多人那里,对理想主义有不少疑惑和疏离,这种状态下,理想主义往往它外在于我们,即使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坚持,我们要努力,但它…… 为什么?因为"它"还不是"我"。
经常有年轻人问我,怎么什么时候看着你都这么有劲儿,这么有能量,你怎么坚持下来的?但我说,对我来说没有"坚持"这个问题,因为我的生命就这样存在,我已经融在这种生命状态里面了。"理想"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和压力,而是一种内在的自如和平衡——如果我不这样生活,我就不是我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最后理想主义变成了你的生命状态,变成你生活方式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个时候你可能就真的不用去坚持,不需要坚持了,它和你融为一体了。

理想的能量,在于不断的碰撞
这样的"理想主义",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能量"。能量怎么来?是互动和碰撞出来的,能量不是单方面汲取的。
很大一部分能量是你跟外界交换出来的,能量也是越交换越有。像我们这样的人,立志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对这个社会的改变有期许,因此需要在任何时候,在很多场景下,跟这个社会产生广泛的能量交换。你把自己交出去,把别人的东西吸收进来,在这样的交换当中你会发现,你内在的东西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这我真实的感受。
理想主义不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天天自我鼓劲和纠缠。理想主义是打开的,你的能量一定要辐射出去,也要从外部汲取你要的东西,在这样的交换当中,你会感觉到你内在越来越强,越来越有一种,怎么说呢?有底气。然后慢慢的,它就变成了你,真的变成了你人生的一种自然状态。一个理想主义者要持续的面对很多很多的考验,很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困境,这时候就看你的能量足够不足够支撑你从困境中出来。足够是什么意思?没有生来的足够,你不会交换就得不到足够。
都说人有各种方式的修练,修练不是说一定要跑到深山里去打坐,那才叫修练。这样的能量交换,甚至未必不是一种有效的修练。

与NGOCN的"老黄历"
这十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NGOCN的报道和传播的信息,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参与者,一个见证人,看着这个网站在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绽露自己的特色和锋芒。
应该说在它的早期和中期,更多的还是一个信息平台的作用,既方便刚刚进入NGO的人了解情况,也让NGO圈里面的从业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以去交流,所以它叫做NGO发展交流网。
但是近几年,也慢慢有了新的气象,从NGOCN上不断看到独立的发声,有独家采写的报道,有它对公益圈内的公共事务的评论,也有对圈里面的各种不同声音的综述……这些东西开始有一点媒体的作用了。这个变化在我看来是很重要,也是我欣赏的。
这几年公益圈在发生不小的变化,参与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因不同的机缘,以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社会身份,纷纷进入公益圈,各自带过来的背景、认知、一些习惯和看法,其实五花八门的。这个时候,公益圈一方面是热闹的,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一点忧虑。我们都很清楚,公益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好事,是有价值观内涵的。它要实现的价值,要倡导的理念,要追求的社会目标,是否能有人比较系统的、比较持之以恒的去阐释、去传递,并且在一些公共事件出现的时候,去发声,去强化发声?这点从NGOCN的变化当中,我看到了一种努力和自觉,在我看来这是公益圈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公益是社会发展非常广泛问题的一个焦点,希望NGOCN的团队,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不断的在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工作质量的提高。
另外一个方面,希望这个平台有独立的声音,有自己的理念和发声,同时也不仅是自己的声音,还要有一种敏锐的意识能够把不同的声音呈现,让更多的人在更宽泛的一个舆论空间里面去认识公益,在"众说纷纭"中慢慢地形成一定的共识;所以一方面它要有魂,另外一方面它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空间。这两者要结合的好其实不那么容易,这也是我对NGOCN的期望。
-END-
NGOCN十周年,关于理想主义,他们说:
『感谢参与拍摄:郭虹、郭彬、万青、付涛、冯媛、梁晓燕、于音、李雁、子、曲栋、王英瑜、祥子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