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星期一

乔木:第一夫人該不該用英語演講

中國的第一夫人,總是特別搶眼。國家主席每次攜夫人訪美,愛開玩笑的美國媒體就會調侃:中國第一夫人的先生又來訪美了。各國首腦會晤時,男人們的表情呆板、語言枯燥、服裝單一,媒體和民衆更愛看第一夫人們穿了什麼,說了什麼,跟風議論。
最近第一夫人在聯合國的演講,又引發熱議。人們議論的不是她講的內容,而是她講的語言,因爲演講用英語進行。
官方媒體和一些網民盛讚第一夫人能用英語演講。其實她從小受過正規教育,後來又在解放軍大熔爐學習深造,既是著名的歌唱家,又是中國的第一個民族聲樂碩士。現在官拜院長,職稱教授,級別正軍。
以中國的教育和評價模式,從小到大各級學校要學很多年英語,還要參加各種升學、職稱考試。除非這種學習是失敗的,考試也是弄虛作假,否則一個擁有碩士學位的教授,不能講英語,豈不是笑話?何況是照着稿子讀,如此盛讚是不低估了第一夫人的能力?
其實問題不在於能不能講英語、講得好不好,而在於以她的身份、在那樣的場合,該不該用英語演講?
不說她的軍職和第一夫人的身份,此番兩次英語演講都是在聯合國的正式場合,以世界衞生組織親善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特使的身份,當然誰都明白她代表的是中國。
看她講英語的時候,配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幾種語言的同聲傳譯。既如此,爲什麼不能直接講中文?畢竟這是母語,能更爲準確的傳達思想、文采和感情,而且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使用者,以及更重要的,中文是聯合國的六種官方語言之一。
有人說,宋美齡當年不也是用英語演講嗎。其實和這個完全不能比。那是中美雙邊,只有兩種語言選擇,而且是中國尋求美國對抗日的支持,最好能直接影響到議員和美國民衆。英語既是宋的強項,也能拉近與聽衆的距離。
現在是聯合國的多邊場合,如果講英語,方便了美英加澳新等少數國家,卻讓更多英語非母語的聽衆不便,需要翻譯,而且本國人民也不能直接領會。中文是她的強項,又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何必揚短避長、曲裏拐彎呢?
在國際舞台上,講什麼語言是個政治問題。語言就像國家一樣,無論大小,一律平等。歐盟幾十個國家幾十種語言,私下交流通用法語、德語、英語等大語言,但歐盟開會時,各國代表只講自己的語言,歐盟再給翻譯成其他語言,會議材料也有各語言的文本。
參加聯各國會議的各國代表,會下講什麼語言的都有。但在會上發言,如果自己的母語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一定會講母語。除非母語不是官方語言,聯合國不提供翻譯,才選擇外語或其他中介語言。
保護文化多樣性,堅持自己的語言影響力,作爲公衆人物,正式場合一定要帶頭講自己的母語。和強勢的英語比起來,中文現在處於弱勢,不斷受到侵蝕,就更要推廣示範。不能一邊重金在國外辦孔子學院,一邊卻不講孔子的語言。
美國孩子問父親,爲什麼要學中文?父親說,將來你成爲總統,要用英文來簽署法律,用中文跟債主討論債務問題。
現在美國和聯合國的其他會員國,全世界都在惦記借中國政府的錢,哪有債主迎合借債的?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