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江春男:烏克蘭給中共上課(附:烏克蘭變局與中國的前車之鑒)

20140228


烏克蘭一夕變天,總統落跑,各地的列寧雕像被推倒,鎮暴警察集體下跪道歉,預料中的內戰沒有發生,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烏克蘭的天安門事件以這種方式結束,對中國社會特別有啓發性。

 

軍隊保持中立,警察臨陣倒戈,沒有坦克鎮壓,沒有黨國喉舌為虎作倀,烏克蘭和中國的天安門事件,如此天差地遠。原先密集報導的中國官媒,立刻轉移話題,回到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主旋律。

 

脫俄入歐中受打擊

 

烏克蘭獨立後,走西方民主路缐,雖然政客貪腐,政治動盪,但畢竟是民選政府,軍隊國家化,保持政治中立,只能保衞家園,不能向自己人民開槍,亞努科維奇試圖以反恐為名派軍人鎮壓,但為軍方拒絕,只好連夜逃亡。

 

有一部分中國人有濃厚的蘇聯情結,因為蘇聯文化曾經是他們這一代人的精神糧食,他們對烏克蘭特別好感,因為年輕時幾乎每個人都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主人翁是烏克蘭革命家。

 

蘇聯瓦解後,他們心靈頓失依靠,研究蘇共為何瓦解一時變成顕學。烏克蘭是蘇聯的重工業和軍火工業中心,如今卻要脫俄入歐,好像新疆要求獨立一樣,對中共是沉重打撃。其實,俄國新一代,很少人緬懷蘇聯文化,但距離造成美感,在中國仍有不少蘇聯的遺老和遺少。

 

《環時》成洗腦工具

 

《環球時報》稱中國應以烏克蘭為鑒,不要改革太快,否則會帶來混亂和流血。言下之意,是在惋惜烏克蘭沒有鄧小平這號人物,今後中共更應把軍隊牢牢地控制在手上,加強網路輿論的維穩監控,把街頭政治的火種苗頭迅速予以撲滅。

 

《環球時報》平常報導國際新聞頭頭是道,廣度深度均有相當水平,但它基本上也是洗腦工具,一碰到中共痛處,立刻思想糾結,窘狀畢露,不知所云,只剩下黨的喉舌。

 

——台湾苹果日报

 

透視中國:烏克蘭變局與中國的前車之鑒

 

 

蒙克/BBC中文網

更新時間 2014226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19

 

烏克蘭大量列寧雕像被推倒,但有人說前蘇聯的「遺老」都在中國

 

烏克蘭經過數月街頭抗議和暴力後,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黜,議會任命過渡總統(圖爾奇諾夫)取而代之。烏克蘭政局動蕩和分裂前景,加劇了人們對烏克蘭經濟的擔憂。

 

雖然烏克蘭同中國遠隔萬里,但由於歷史,政治和經貿原因,烏克蘭動蕩受到中國的密切關注。一面是烏克蘭政治早已告別蘇聯時期而且幾經更迭,而在中國共產黨仍然在執政,而且在努力借鑒蘇聯解體教訓,防止中國上演類似烏克蘭的事變。

 

中國除了在烏克蘭有100億美元的投資外,去年在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訪問時承諾提供80億美元的援助。有報道說,為回報中國投資,烏克蘭同中國簽署一系列武器與土地租賃合同。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方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郭爾遜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政局變化對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影響不大。他對中烏經貿關係前景表示樂觀,並且認為中國在烏克蘭的土地租用協議也不會受到影響。他說烏克蘭的歐洲夢符合中國的利益。

 

土地、軍貿

 

中國雖然人口眾多,卻僅佔世界耕地的7%,但糧食消費卻佔世界糧食供應的1/5。而烏克蘭卻擁有世界上23% 的黑土地,有「歐洲糧倉」的美譽。

 

去年九月中國同烏克蘭簽署了租用耕地協議。當時的報道說,根據這個為期50年的計劃,中國最終會在烏克蘭取得300萬公頃、佔烏克蘭耕地的5%的土地。中國租賃土地的面積相當於比利時國土的面積。

 

外國租賃土地協議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有時會招致新殖民主義的指責。2009年馬達加斯加就迫於國內政治壓力放棄了同韓國達成的一百多萬公頃土地的租用協議。有報道說,菲律賓也阻止過中國類似的投資協議。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就是中國從烏克蘭黑海造船廠購買的「瓦良格」號。這艘未完工的航母最初是為蘇聯海軍建造的航空母艦。90年代初蘇聯解體導致工程中斷,中國幾經周折從烏克蘭得到了這艘未完工的航母。

 

烏克蘭脫離蘇聯後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大量軍工技術和產能。因為烏克蘭同中國沒有地緣政治利益衝突,歷屆烏克蘭政府同中國在軍貿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

 

不過烏克蘭今後如果成為歐盟成員國,必將受到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規定的約束。因此中國媒體分析認為,中國有可能失去一個重要的軍工貿易伙伴國。

 

中國的明天?

 

這次烏克蘭的變局同以往的「橙色革命」,以及東歐和前蘇聯共和國發生的其他親西方的顏色革命一樣,都引起中國當局批評者的反響。有人在中文社交媒體說:烏克蘭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在莫斯科,普京的反對者也喊出同樣的口號:基輔的今天,就是莫斯科的明天。

 

媒體報道說,中國微博和其他社交媒體為烏克蘭「革命勝利」歡呼的聲音被封殺。許多人在推特上發帖比較烏克蘭與中國政治路徑之不同,感嘆兩國的抗議活動為何結局如此不同。

 

德國之聲報道引述一位中國異議者「看烏克蘭變天有感」說,「不指望改革,不臆想第三條道路,革命不僅必要,而且可能,廣場模式越來越成為主流政治革命模式。」

 

而中國的左翼評論人士一般都認為烏克蘭內部變局和當初蘇聯解體一樣,背後都是美國和西方的陰謀和顛覆活動,並且希望公眾能夠通過烏克蘭動蕩看清西方民主本質。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方研究專家弗拉基米爾·郭爾遜也認為烏克蘭事變背後有美國和歐洲非政府組織在烏克蘭社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認為人民最終會從變革中受益。

 

對於大部分中國的中年人來說,烏克蘭最著名的革命者當屬保爾·卡察金,俄羅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面的主人公。因為蘇聯文化曾經是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相當多的中國人仍然有某種「蘇聯情結」。

 

作家王蒙曾經說過,蘇聯的「遺老」全在中國,意思是在那一代人的青春理想中,革命和蘇聯曾經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

 

中國作者張雲初認為,雖然蘇聯解體,前蘇聯共和國都與時俱進,他們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多少人緬懷蘇聯文化了,但在中國卻仍然由不少這種精神意義上的蘇聯的遺老和遺少。

 

烏克蘭事變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該國民眾輿論分裂的結果,而中國的社會輿論也處於左右難以達成共識的階段。對於中國當局來說,毫無疑問烏克蘭事變會促使當局進一步加強網絡輿論監控,更加警惕街頭政治的苗頭。

 

(責編:李莉)

 ——BBC

 

我是烏克蘭人 I'm an Ukrainian

 

http://www.youtube.com/embed/CKUtXceCk-s

 

這位烏克蘭小姐說:「我希望在這裡的每一位,還保有尊嚴及勇氣的人們,可以回歸普通的生活。我們受文明教育,但我們的政府卻像野獸,‧‧‧」

 

回想起來,陳為廷,林飛帆,魏揚,傅偉哲等年輕人,為了抗議大埔農地事件,為了保護張藥房老屋,勇敢的站出來,對抗苗栗縣政府和其背後的國民黨政權,他們所說的,不也是完全相同嗎?但你我有沒有像看到這段影片後,那樣的熱血沸騰嗎?

 

這位烏克蘭小姐也說:「我們在這裡,只有一個原因,我們要脫離獨裁政權,我們想脫離那些自私的政客,那些人射傷人民,毆打,傷害人民,就是為了保有他們的錢財,就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大權」。

 

這不也是陳為廷,林飛帆,魏揚,傅偉哲這些年輕人的訴求嗎?這不就是他們要「拆政府」,要和那些暴警衝撞,要向貪官們丟鞋丟雞蛋的原因嗎?但你我有沒有像看過這段影片後一樣的感同身受,呼應他們行動,轉送他們的消息,傳達他們的心聲?

 

當我們在這裡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大事」時,不公不義的事情時時都在我們的周遭發生。這位烏克蘭小姐說說:「我們也知道,也許從明天起,通訊都會被切斷,我們將孤立無援,甚至在入夜後我們將遭到殺害」。對陳為廷,林飛帆,魏揚,傅偉哲等人而言,這些事情已經發生,他們的行動遭到監視,他們的電話被監聽,魏揚和台灣農陣蔡培慧老師先後發生不明「車禍」,遭撞重傷。這只是三個多月前的事,但還有多少人記得?

 

現在陳為廷、傅偉哲、林非帆、王曰書、吳宏銘、陳光軒等六名學生及竹南大埔巡守隊隊長林一方等7人,已被依妨害公務、侮辱公署、傷害、毀損及違反集會遊行法等罪嫌,提起公訴。誠如那位烏克蘭小姐所說,「我們對自由的想法不變,‧‧‧懇請你們幫助我們,或是透過訴說,或是透過分享這段影片,告訴你的朋友,告訴你的家人和政府機關,並告訴他們,你們支持我們」。陳為廷這些年輕朋友們,對追尋社會公義的想法也是不變,也勇感的暴力與司法的打壓,繼續奮鬥。因此也懇請大家,多來關心他們,透過網路或任何方式,把他們的訴求告訴你的朋友,告訴你的家人,並告訴他們,我們都支持這群勇敢又有正義感的台灣學生。

刘自立:普京与“政权党”的政治倒退

作者按语——
这是一篇旧文。其中关涉普京俄国全面复辟专制的内政外交根源;也顺便推理一种普京主义演变和得志之逻辑。

现在,普京大肆演出其吞并克里米亚之举,证明了这个专制俄国的罪恶政治。

但是,人们讨论焦点,似乎并非于此;而是如何定位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政治演变;这个演变之初,之中,之后,是不是有着普京可以转化其为专制之任何可能性。换言之,如果解体苏联一开始就真正施行了民主,那么,就像希特勒窃取民主和毁灭民主的示例当然不会出现那样;反之,如果魏玛共和国和俄罗斯一开始就没有施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监督抑或监督乏力,那么,希特勒和普京自然可以趁虚而入,盗国于之,把俄罗斯再次变为一个世界自由之敌,并顺利发动反人类战争。

这是人们讨论俄罗斯改革(——乃及深入关涉到中国前途)之应有之义。

14年3月31日草





苏联改革时没有反对党(保守地讲,是发育不足,如下述)。这是一个重要考量。没有反对党的政治改革,也能多少产生一些变化,甚至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这个改革之天(俄罗斯正统),改革之地(俄罗斯政治社会文化……),却不是西方政治宗教之应有之天地,是改换了门庭却不改院内体制装潢和布置的一种奇特之外观演变。这个外观演变的实质,就是导致民主的名存实亡,导致新专制主义政体的崔生——这个政体的准确内涵,既不是简单的斯大林主义复辟,也不是彻底反斯大林之反复辟——这和普京这个前KGB特务对斯大林情有独钟不无干系。虽然如此,俄罗斯变化之忧,变化之喜,直到今天,还是充满变数、值得辩论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围绕何以经过长时间政治较量和试验,普京主义终于东山再起,几乎遮蔽了俄罗斯民主。

这次普京宣布他和梅德维杰夫的总统总理双簧戏之预演,证实了俄罗斯朝向专制主义传统开始起步走——至于他是不是会转过专制径直走向极权,人们要拭目以待——因为,如果普京的党阀党统党治一旦长久维持一个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多党治,那么,这个名存实亡的"多党治",就会转向实质上的一党制而彻底覆灭俄罗斯改革。这个改革起源于赫鲁晓夫之批判斯大林;而后,赫鲁晓夫镇压了匈牙利同样的改革且绞死纳吉。所以,赫鲁晓夫的改革如何估价,可以说是一半对一半。在此课题上,俄罗斯弱极权主义之赫鲁晓夫统治,批判了中国的文革,大跃进,文化摧残和人头迫害,是肯定赫鲁晓夫的另外一个侧面。戈尔乔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之关键路径和内涵是一致的,其从头到尾乃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有异于一切走上民主道路之反对派政治。我们说,俄罗斯改革之前并未形成一个反对派政治。于是,俄罗斯政治变化缺少了普世意义上的反对党政治方式和实质。这是他们的改革之所以会十分容易走回头路的基本原因。

相反,从历史的常识和国别的革命、改革出发,加以观察,人们发现,民主实现的路径莫不是自下而上的反对派运动催生之,逼迫之,导致之。这是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要求,也是历史常态、社会阶级分立和政治阶级权限使然。换言之,西方共和意义上的财富,权利,个体,契约的产生,导致自古代以来民主之基建立于共和规制之上之根据。这个共和规制的内涵,就是允许各阶级共识权限,以为其立法和立基之根本;而各阶级立法权力的实现,就是施行民主程序和(后来)代议制选举之政制;这个政治的代议制内涵和本质,就是要允许反对派和多元化的政治存在(代表之涵义在此)。多元化政治存在的历史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倚仗反对派势力、实力和发展为之争夺,为之抗争而形成而奠基。这些例子,本于一切走上民主的国家之政治路径,唯独可以排除苏联的所谓改革——当然,也排除中国改革之伪善和积弊性质,自当另言。

我们看到,英、法革命以前几百年的议会政治(即反对派政治——含教派皇权的最初对立、制衡),在基础上形成了多元政治。

美国阶层和阶级分疏,直接派生出美国的两党党政治:托马斯•杰弗逊建立了以自由职业者为主民主共和党(民主党)。投机家,商人,投资者,南部的大地主则参加或拥护汉密尔顿的联邦党(后来的共和党)。使华盛顿期望的一党制度落空。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期成议会"之大隈,板垣之反对党性质,也同样明确。含南非(曼德拉的政治势力),含印度(甘地的政治势力——相对于英国殖民当局)等国家之反对党制衡当局的政治演变模式。

所有这些反对党政治,不单形成了他们日后民主政治的前提,而且继续、继承了西方原自古代(希腊民主),中世纪(中世纪自由市自由港等)民主自治之传统。这是俄罗斯政治历史上本来阙如,后来也并未发展成型的政党政治之规制,之运作,之制衡。俄罗斯反对派之列宁主义,最后取消了他们主张的、甚至是苏维埃政权性质,转换为取消苏维埃的列宁主义专制——而更早的巡神派和路标派,排除了政治路径的世俗化抗争,并以躲到巴黎以宗教口实咒骂苏联为其唯一能事——而这个传统,负面增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让出政治斗争的党派实践而崇尚文学宗教和虚无清谈的某种虚幻主义。于是,肇始于戈巴乔夫的改革,并未逃脱俄罗斯政治的宿命。也是其改革模式之所以脆弱,积弊,危险所处。这是一个历史比对的课题,自然可以深究严索。我们说,如果出现对于俄罗斯政治改变的盲目肯定,而忽略了上述多党政治的前提之阙如,之反思,之追索,人们奢谈转型和改革的妄议就会泛滥;而这个泛滥,就会为日后中国改革"不需要反对党/派",提供理据和口实;这是危害巨大的一种虚妄。



国人说过一句话;这句话现在变成三句话。一句话是,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句话"被"实现了——被毛泽东实现了,在那个众人皆知的1949年(虽然,以后发生了拥护和反对苏联的种种盲目言行……)。

第二句话,俄罗斯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句话的俄罗斯就是指戈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改革之俄罗斯。这个话又被1978—1979年的邓小平改革落实为钱、权改革和劫掠(第二次,从国有制向私有制的劫掠)。

于是我们现在要看第三句话如何被-落实。这个"被-落实",内涵更多——他直接接轨于普京的政治倒退——如果这个接轨被实现,那么,三次之今天,之明天,就会完全成为被和谐,被变型,被堕落的社会倒退和政治(负面)转型取代。

而这个负面转型带来很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重大课题。第一个课题就是,中国人膜拜的苏联和俄罗斯改革模式究为何物?他和西方民主化,东方民主潮流是不是一体多面,可以模仿,可以照搬的货色?抑或,这个俄罗斯/苏联改革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虚妄和伪装的转型——这种转型,不过是专制制度本身的一种演变。于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普京模式是不是沙皇专制模式的重复;这个普京的改革是不是倒退于沙皇,抑或是倒退于斯大林……这些,当然有待人们进而探讨。二,我们说,如果这个课题转向中国改革,人们又要如何思索和定位。就是,中国政治改革是不是可以简单复行苏联模式,施行不要反对派的,自上而下的变动和发展。这个苏联原理究竟如何定位中国(温改革?)/俄罗斯普京政治于今天;这个普京政治模式是不是中国政治的明天?……从几个方面看待这个课题。首先,我们看见戈巴乔夫自己否定了俄罗斯现政治;谓其不具备三权分立;虽然,这个说法并未一统于俄罗斯知识界,也并未一统于关乎其类的中国知识分子。但是,戈巴乔夫这位改革鼻祖确十分明确地否认了他的国家现在不是民主国家;开始于他的改革,于今转向三权分立之废;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警醒。

今年3月2日,被誉为冷战终结者和苏共掘墓人的米哈伊尔‧戈巴乔夫在自己80寿辰时曾对当前俄罗斯的民主现状及现任领导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再度提出批评。他说,俄罗斯的民主是刻意模仿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因为议会和司法部门都不能独立于政府的意志工作。他还指责现任总理普京和总统梅德韦杰夫"攻击自由和人权",让这个国家倒退回到了前苏联时期。俄罗斯现在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食品、药品和能源价格飞涨,"说得很多,但是什么都没有做"。

"国会、法院、总统、总理等等,我们应有尽有,但这些都是赝品。"戈巴乔夫说:"我们有机构,但无法运作;我们有法律,但无法执行。"他认为现在的团结俄罗斯党(United
Russia)如同共产党的翻版。目前俄罗斯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仅是在学着西方做样子。"《新报》(Novaya Gazeta)

我们早先引用过俄罗斯文豪抨击俄罗斯先行政治制度之说法——"在一部采访索尔仁尼琴的访谈片子里,这位几乎很少言及各国政治制度细节的伟大作家,却对他自己国家的体制,发出不满之声。首先,他扬言西方资本一直以来就是支持布尔什维克的;第二,他们自己的国家资源被'三百人'高层所垄断;三,这些人收受贿赂,恶贯满盈。"(《对话索尔什尼琴/The
Dialogues with Solzhenitsyn》-2007年版/刘自立《俄罗斯思想辨正》)

于是,这些"恶贯满盈"的普京们,还要被支持他的人(含中国人)如何吹捧、肯定和渲染呢?索氏2007年时,并未预言以后普京们上演的寡廉鲜耻的所谓选举和再任丑剧;但是,既然是恶贯满盈者执政,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留给俄罗斯人,留给世界。一个侧面的观察是,内政延续外交的观察,现在可以稍稍倒装一下,变为"外交反射内政",揭示内政,暴露内政;也正好说明俄罗斯屡屡和中共共识、共性、共行之极权,专制共演,他们一起反对人权,反对自由,反对美国;最近的例证是——他们在联合国共同反对制裁和谴责叙利亚屠杀政权的倒行逆施,并为阿萨德的类似卡扎非的"六四"镇压,寻找合法性——这当然是联合国这个机构,反对联合国人权宣言的荒诞版本的再次出演。而所有这些细节,雄辩地证实了俄罗斯现行政权的威权性质或者黑帮性质——他严重脱轨于世界人权良知和政治普世规则。这个外交反衬内政的例子,从属于一个概念,就是列宁宣称的、"变世界大战为国内革命战争"——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中共外交和内政的一合。(一直以来,中国内政和外交的契合与分疏,是中国学人很少涉及的课题。这个课题,除去李慎之先生言及于兹,很少为外人道——我们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和忽略这个课题。从几次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到周恩来的大规模出访;从中共加入联合国,到六四以后的中美外交关系;诸如此类的外交如何折射了中国的内政,是乃国人学人语焉不详的盲点。这个盲点自然含括中俄之间一系列反美,反欧的外交契合和外交沆瀣。)这种勾结,难道仅仅出于偶合,于普京之内政丝毫无涉无碍?那么,除去普京的明确的中俄轴心反美论外,更加具备本质性质的普京内政之由来与发展,又是如何。这当然是本文的重点和关键。我们看到,这个主题有回到苏联是不是具备反对党,反对派于改革之前之课题。这个课题,给中国反对派主张者以何种启示,当然也是本文重点。我们分别予以简析之。



有作者十分清晰扼要地解释了普京坐大的实质原因。这个因素就是,普京所谓"政权党"的权力定位;这个定位,实在是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无限权力的延续和变种。"俄罗斯政党体制历经4个时期的演变,完成了由无序、混乱到有序、稳定的发展过程.然而,与西方国家传统的政党政治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存在着明显缺陷:

"其一,政党的发育不足,缺乏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其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其三,政党与政权相脱节。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议会中首次出现了起主导作用的'政权党'。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党'的地位,实现政党与政权、政党利益与政权利益的真正结合,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措施,其核心内容是:政权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对威胁政权稳定的政党实行监督(请看看毛对于八个所谓民主党派的、同样是所谓威胁,监督和使用行政手段……);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由几个大党组成的多党政体(这几个大党……就是朝向权力党的唯一党制发展的借口);在政权力量的作用下,促使'政权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这是典型的、回归苏联的政治倾向——'执政党'之外,一无所有)。但是,普京政党制度改革的结果,一方面,固然有利于加强'政权党'的作用与政权对政党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也对执政党和现政权的优势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其他势力,不如说是倾向于普京挑战对于挑战的挑战!)"(资料/下同)

这是俄罗斯最终从改革时期,倒退到总统权力高于一切之结果。这个结果的结果,就是政权党=普京再执政十几年之久。那么,这个结果是如何一路走来?人们只要上溯到俄罗斯所谓多党制度之发端不足,演变畸形和最终形同虚设,即可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和俄罗斯人轻视普世价值,民主路径和自由根本的专制主义历史几乎一脉而续之。事情可以从网间刊载的苏联-俄罗斯改革历程之变型记里看出端倪,得出轮廓。我们扼要叙述评论之:

"2002年4月'统一俄罗斯'党召开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宣告该党正式成立。这一时期,'左派'政党主要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农业党'为代表,它们主张:坚持社会主义选择,反对在俄罗斯建立西方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右派'政党主要有'右翼力量联盟'、'亚博卢集团'等,它们大多主张激进的社会改革,建立西方式的政治经济模式;'中派'政党主要是俄罗斯独立后从'民主派'阵营中分化出来的政党,它们大多与官方关系良好,许多中派领袖都曾担任过政府高官.但由于政治主张存在差异,中派政党又可分为'中左'、中间和'中右'三派政党;'民族主义政党'主要指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持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政党。

"从1993年10月到,2000年7月,俄罗斯先后颁布实施了8部有关议会选举的联邦法律和法规,其中都涉及有关政党参加选举活动的内容。

"这主要表现为,1992~,1993年期间占议会多数的政府反对派和以叶利钦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之间,围绕国家权力和经济政策进行的激烈斗争以及,1993年12月按照新宪法和议会选举法举行的第一届议会选举.按照,1993年议会选举法,俄罗斯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其中225名代表由获得5%以上选票的政党按照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选举产生,另外225名代表则在单一选区按照多数代表制原则选举产生。

"1993年十月事件后,一些以极端方式与政府对抗的左派和民族主义政党被宣布解散,另一些中派政党和政治组织也因影响力下降而逐渐停止活动 。"

这是一个大致的情形。其中不乏苏联/俄罗斯改革前后各种势力的纠结和消长。但是,这个紧张的关系呈现了俄罗斯改革先天不足的政治发育。所有这些政党,都是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为)政党反对党反对派之产物。之所以这样界定俄罗斯政党政治,主要可能是,1,如果改革前反对派政治势力并未形成足以对抗政府和执政党的制衡势力,那么,这些反对党沦为陪衬和花瓶的作用就会日益张显而呈现逐步退出制衡游戏的状态。2,俄罗斯左派的实力制衡本身就是右翼势力借口消除他的原因——就像中国模式里面,如果毛派制衡右翼资本集团,这个制衡本身就是缺乏先天的优势和理据,因为他不同于在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博弈世道中遵照价值合法性和政治投机性。3,这个势头的反向作用表现在俄罗斯议会左翼势力的不智选择——这个议会多数导致叶利钦右翼势力做大且直接消灭了本该在右翼势力中寻找制衡实力的一般原则;"占议会多数的政府反对派和以叶利钦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之间,围绕国家权力和经济政策进行的激烈斗争"4,这是所谓新式独裁和偏执发效和做大的一个基本原因。5,左翼制衡势力的式微,"一些以极端方式与政府对抗的左派和民族主义政党被宣布解散,"6,于是右翼独裁和普京做大的可能性由此发端;如下绍述:

"2005年4月,普京在访问法国时,公开对媒体表示,他将遵守俄罗斯宪法,不会谋求第三次连任总统职位,但不排除以其他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此间,有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很有可能将担任议会政权党的领袖,领导议会和政府,2012年再谋求第三次竞选总统。"这个猜测不幸言中。普京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企图和实际当选第三任总统,是因为其操作政治游戏,选举规制和凌驾党政之上的准备作业业已完成。

"在2003年议会选举前,俄共曾吸纳了一大批大企业家作为党的议会候选人,试图靠这些有资金、有影响的'同路人'来壮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竞选实力,结果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俄共因此发生内部分裂,在议会选举中得票率也大幅降低.但俄共等反对派政党与大企业家的联合也引起了普京政权的担忧,此项改革可以认为是主要针对类似现象而设定。"这里的共产党(前苏联)和资本家的联合本身就是俄罗斯/苏联,也是中国的特色。这个特色可以发展成为中国式红色资本家和红色血统者、统治者的直接联姻,也可以一如俄国那样,施行所谓左翼和资本家的联合。这个联合举世皆无,是一个也许是必要的政治制衡现象;但是,这个现象以普京消灭之为结束。主要根据就是,普京可以以消灭共产党为借口消灭资本家。这是上述俄罗斯制衡失败的主因。是不是这样呢?可以再谈之。

 "在1993年国家杜马选举中,过半数的单一选区议员是无党派人士;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时,有67位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当选的议员加入了'统一俄罗斯'党议员团.根据新的杜马选举法,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此类现象将不再会出现"。此即所谓"元佑党人犹有种,平泉树石已无根"。

"目前,在俄罗斯司法部登记在册的44个政党中,只有统一俄罗斯党(37.3万人)、俄罗斯共产党(10.3万人)、人民党(12.1万人)、俄罗斯生活党(8.2万人)、'亚博卢'集团(7.3万人)、俄罗斯复兴党(7.2万人)和俄罗斯退休者党(6万人)等7个政党符合新《政党法》对政党党员人数的要求,其余政党的党员人数均在5万人以下,须重新进行登记

"普京 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0年国情咨文。按照2001年《政党法》的规定,政党分支机构的党员人数为100人以上。……参选政党向利益集团'出售'其候选人名单中的位置(即国家杜马议员席位)的现象在当今俄罗斯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普京主义的由来和发展,如何接续,扭曲,叛离戈氏脉络,大致情形如此。我们引用有关学人资料(资料2/下同)如兹。戈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关于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的情形,是这样的,"考察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必然要追溯到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中关于实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定,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六条的修正案,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了多党制原则。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同上)这个开始的结束和结束的开始,业已种下了一如前述之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发端之详。这个不祥的预言为以后普京恢复苏联式斯大林政党,一党制——政权党铺路积石。我们说过,一切多党政治和反对运动,莫不是建立在改革革命政权之前。因为这种反对党的势力之已然化,使其上台以后自然不会被前政权和后政权轻易吃掉和消化,甚至很难透过异化和变型使之变质甚至消泯。

但是,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和人道社会主义之民主化,多元化之前提设在戈巴乔夫改革政权之后。这个滞后的改革导致反对派势力自然之未形成和发育不足,历练不够。这样的改革给予中国的启示也是非常明确的。中国反对派现在处于不反对,有限反对和反对之间;其反对党建设基本告缺;即便有一些反对党也无关痛痒。这是极权主义下灭反对势力成功之处。这个成功之处给予中国未来就是普京今天一个极大之负面启示。我们如何因应这样的思索实践和路径,坊间固有探索,还嫌极度不确,不够,不成熟,不建全。一句话,如果这个死结不能释然,未来中国即便改革成功,走向中国普京式道路是毫无疑问的。再就是,现在表露的种种迹象说明,中国反对/绥靖势力之所谓太子党一系,林彪(余党)一系,合作派一系,救党派(民主社会主义派而非社会民主主义派)一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唯独缺少一种真正的右翼普世价值派系,作用于大陆、乡村、城市……。这是中国所谓上下互动改革之必须条件的模糊——而所谓上层改革势力受到极权主义并无改革改良空间之实践和理论双向层面的挑战。我们看待戈巴乔夫改革自上而下的客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前景,因此倍打折扣。这是所谓中国民主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就是一步下陷之二一选择,并无中间道路可言。

续之观察:……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之"第一阶段是从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到1993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在这一阶段,在俄国出现了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它们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不一,组织情况也差别很大。(这个现象正好说明革命改革前的反对势力阙如。——自立)

——"在拥护叶利钦的右翼'激进民主派'政党和反对叶利钦的以俄共为首的左翼政党及其他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示威游行等街头活动。

——"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斯托类平时期杜马鼓吹暴力,渲染革命,支持民粹,取消宪治,反对改革,是为前例;见索尔仁尼琴《红轮》——自立),最终导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和解散议会(是为反向西方议会政治之叶利钦政治;这个政治双刃于剑,导致总统权力坐大——实际原因还是俄罗斯没有前改革时期成熟的真正的健全的议会政治所致。——自立)

——"1993年12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宪法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组成社会联合组织的权利'。这奠定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宪法基础。"(有基础还是无基础——这是一个问题。——自立)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右翼激进自由派在俄罗斯掌握了国家政权。""……2002年4月'统一俄罗斯'党成立,从而使普京总统在议会中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依靠力量。"普京操控政党政治起步。

——那么,普京的政党特色,权限和地位(相对于议会和政府)如何,资料表明之(同上):

——"首先,俄国还没有实行由议会多数派政党组织政府的制度。在西方国家,通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派政党组阁,经议会批准后行使职权。在俄国则不是这样。按照现行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出人选,但须经国家杜马同意。如果杜马三次否决总统提出的人选,总统可以任命总理,同时解散国家杜马,进行新的大选。可见,俄国实行的实际上是'总统集权制',有的学者称之为'超级总统制'。政府总理名义上同时对总统和议会负责,实际上只对总统负责。现在的卡西亚诺夫总理就是由普京提名经杜马同意担任这一职务的,而不属于任何政党。在俄罗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目前'统一的俄罗斯'党虽然已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许多人把它称为'政权党',但其多数党地位并不是在选举中获得的,而是通过在杜马中的各种政治运作而形成的。俄罗斯政党制度要完成向西方式多党制的转型,必须对宪法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普京总统本人也曾说过,在条件成熟时,会实行'按政党原则组阁'。但是,什么时候条件才算'成熟'?普京对此没有作出明确回答。

——"其次,俄罗斯目前存在的政党除了少数几个党有严密的章程、明确的纲领、健全的组织系统和稳定的群众基础外,其他的党都比较松散,党员流动性很大,不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有些党的章程和纲领只是为了在司法部登记而写成的,缺乏认真的论证。有些党只有领导人,没有多少基层组织和党员。有的党主要依靠'寡头'的支持。这些问题说明俄罗斯政党制度还不够成熟。

——"第三,俄罗斯目前虽然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每一派都有几个党。……俄罗斯要实现普京所设想的'两党制'或'三党制',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这与其说是走向多党,不如说是削弱之。另外一处资料显示(资料3),"2004年5月26日,普京在向联邦会议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表示,2000年以来,俄罗斯'首次实现了政治经济稳定',其中政治稳定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近10年来'政权党'首次获得议会多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结束了贯穿叶利钦时期议会反对派与国家执行权力机关的长期争斗,议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抗衡变为合作。

——"为建立和巩固'政权党',普京积极推动政党体制改革。其改革思想早在执政之初就已形成。

——"2000年7月,在谈到俄罗斯政党体制存在的问题时,普京指出:'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党可以确保人民与政权当局之间的经常联系。借助选举,政党这种最重要的手段目前已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党派就不可能推行多数派的政策,也不可能保护少数派的立场。在其他国家多年的议会制和多党制传统的反衬下,我们的政党体系存在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俄罗斯所需要的是有广泛支持和稳定威望的政党,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靠当局庇护但又想取代当局的官僚党。经验证明,这种组织一旦从特定环境转入竞争环境马上就会夭折。'"

——" 可以看出,在对待政党的态度和建立成熟政党体制问题上普京与叶利钦有着很大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有二:

——"(1)普京执政后的政党格局已发生了变化。叶利钦时期,以俄共为首的政府反对派始终控制着议会多数,而政权'人为'建立的'政权党'在议会中根本无法与政府反对派相抗衡。普京执政后,利用民众社会情绪的变化,有意促成中派政党的联合,已有在议会现有党派基础上组建强有力'权党'的可能。同时,他对俄共等议会反对派采取分化瓦解与重点打击的方针,动摇了俄共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

——"(2)普京与叶利钦政权所依靠的社会政治力量不同。叶利钦依靠的主要是'金融寡头'和'家族'势力,对政党则采取利用或压制的策略。普京所依靠的主要是民众和强力部门的支持,并始终与'金融寡头'和'家族'势力保持距离。"(资料3)

是的,普京的权力意志一旦得逞,俄罗斯改革势必面临北京人大、政协那样的"多党"和"议会"状态——关键问题是,普京这个"超级总统"会不会朝向真正意义上的多党,抑或,完全相反。俄罗斯政治路径,从来没有施行过欧美方式,抑或,基本上处在积弱和虚置阶段。从维特和斯托雷平改革时期以来,俄国杜马就扮演着一种符合涅恰耶夫和列宁的角色。俄国暴动传统滋生的十月革命传统和二月革命传统,并未让西方革命、改革、分权、制衡系统真正成熟和运作起来(二月革命,始终伴随着德摩克力斯剑之威胁——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终极价值,就是伴随着二月革命以前,一直以来存在和发展的俄罗斯民粹暴动)。赫鲁晓夫的改革之最大助力,来自朱可夫的寡头支持;其成功来自其台上、台下运作,并未看出有民间势力和势道参与政治进程——那些索尔仁尼琴,那些萨哈罗夫加之那些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并未参与到戈巴乔夫直接的政治变化进程之中——说他们仅仅是伟大道义的、尊严的、非面包(含面包)之改革精神载体,固然未错,但是,政治路径,并不是他们先在之巡神派,路标派,后进之诗人、学者、科学家可以外在于之之进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绍述之苏联改革之内,外部因素如此。这些外因素,源自西方世界之强大冷战压力,冷战价值和冷战思维——一些反对冷战者,极力回避反苏冷战的功德,是乃歪曲历史和价值之绥靖主义乱说——这个伟大冷战价值正是苏联解体和美国得胜的原因。可惜,美国压制逼迫和瓦解苏联的同时,沆瀣毛国中共,使得苏联瓦解,中共崛起。这是战略和战策的一中得失,一种转换和辨正。

而俄罗斯/苏联内部反对党及反对派让出政治参与,留下政治真空之举,造就了现今俄罗斯的政治普京化。这些政治因素阙如,就在于俄罗斯人一直以来不知道如何借鉴之政治路径,是源于西方方式的反对党、反对派,议会政治之真谛,而不是俄罗斯特色可以取代的;参与之而非徘徊于外之纯精神追求留下的一种空白;这个空白即是,专制寡头前有列宁,后有普京,就会乘虚而入。这是历史,也是现实。这是非常可悲的俄罗斯价值或言非价值操作之结果。这个水果就是毒果的结果,让那些过分夸大戈巴乔夫作用者,在普京复辟面前汗颜无适,毋庸赘言。这是我们看待普京这个KGB玩弄民主,摧毁之,异化之,酿成的大悲剧。

总结而言,如果说"苏联改革模式"并未以因为戈巴乔夫模式而走向所谓进步而是倒退,那么,美国扮演的前冷战角色和后扮演的政治绥靖主义、模糊主义和妥协主义,正是普京可以玩弄民主于鼓掌之上之另一大原因。这个普京主义,倒退苏联/俄国改革之事实,并不会因此罢手——下一个玩弄民主的高手或许出在中国,中国现在的政治舆情,正好是掌握宣传、经济、政治、社会资源之太子党及其右翼附庸。这个迹象说明,如果中共巧施普京主义民主自由之伪,那么,中共软、硬势力相互作用于中国民运的可乘之机,就会大大发挥和得势。这是我们估价普京倒退带给国人和民运的一个启示。也是问题概述之要点。以俄为师的今后悲剧会不会上演,亟待中国有识之士再三、再四严重考虑之。

换言之,如何走向,中国明天,是不是普京今天?是为严峻之问也。

(注:资料援引自李兴耕、薛福岐、李雅君诸公有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原载《民主中国》,作者供稿

2014年3月30日星期日

一位陸生的學運觀察日記(陆小可)



一場令人激動的學運

完全沒有預料到,一個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會在台灣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使一場以學生為主力軍的抗議活動持續這麼多天。

18日晚臨睡前,我習慣性地用手機看了看新聞。當時,看到台灣學生攻佔立法院的新聞時,我嚇了一跳,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告訴朋友們:「台灣學生把立法院給攻佔了,還把匾額給拆掉了......」不過,大陸朋友對此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關注。

學生攻佔立法院!這是我第一次真實地體驗到大規模的學生抗議運動。對此,同為學生的我除了驚訝還有點激動,心跳有點加速。但是,沒有想到事情會這麼大條。

第二天,各個新聞台都在重播昨天晚上學生攻佔立法院的場景。從電視畫面上看,我覺得現場很混亂,有點暴力,瞬間對台灣的民主有點害怕。但也第一次真實地體會到台灣社會與大陸社會的不同。「學生攻佔立法院!」在大陸,這種話聽起來就像在開國際玩笑,完全不可思議。

在大陸,民怕官,官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在台灣,有點相反,官怕民,官要「巴結」民眾,對政府不滿意,民眾會提出反對之聲。這也許就是一党專政與民主社會的不一樣吧。

19日晚為了瞭解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去立法院看看。當時,我沒有抱任何立場,只是單純地想看看學生運動是什麼樣的。

去立法院的路上,跟往常沒有什麼不同。到距離立法院只有一條街的時候,才慢慢感受到人變多了,還有員警在維護秩序。親眼看到立法院前的靜坐隊伍後,我發現自己先前對現場的印象是錯誤的。從電視媒體的報導,我覺得現場很混亂,甚至有點危險。但是,我看到的場面是,很有秩序。與其說一場抗議活動,不如說是開一次大會,就像「開學典禮」一樣:學生們有秩序地坐在立法院前,演講者一個接一個上台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給予響應,並時不時喊個口號。

我擠進立法院前滿滿的人群,隔著鐵圍欄聽他們演講。有一位學生正在發言:「我們不是反服貿,服貿不一定是不好的,我們反的是政府的黑箱操作......」過後,一位老人也上台演講了,是用台語發言的。他大概的意思是,服貿會讓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呼籲學生既然找不到工作,就不用去上課,都來立法院參加抗議活動。他講完現場學生一片歡呼。立法院前,很多民眾為學生送來水、便當、甚至還有移動廁所。

對於媒體之前一直報導,抗議群眾和員警之間發生衝突,到現場之後,我發現,事實上現場的抗議群眾跟員警之間很和諧。每個演講者上台都會呼籲靜坐群眾:「員警是我們的兄妹姐妹,不是敵人......」抗議群眾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員警的友好,這就是一種理性的表現。我之前一直認為,台灣學生攻佔立法院這樣的民主缺乏理性。但是,現場的情況成功地說服我改變觀點。

後來,我又在立法院周圍逛了逛,讓我震驚的是,立法院側面的那條街上也坐滿了學生,他們搭著台,唱著與「自由」有關的歌曲。還有學生在路燈下看書,也有情侶互相依偎在路邊,也有一些玩音樂的人也一起在現場......我在抗議現場看到更多的是青年學生的熱情和勇氣、秩序、團結、還有溫馨。那天晚上,只是站在同為一名學生的立場上,我真的被他們感動了:「台灣的學生可以撐起半邊天」。暫且不說其他的,他們關心政事,有勇氣站出來,敢向政府提出反對之聲,帶領群眾走上街頭進行抗議。我在他們身上好像看到了五四運動時期,那些愛國青年的影子。

在大陸,很難看到學生這樣的一面。這並說明大陸對政府沒有反對之聲,只是大陸民眾在表達要求方面跟台灣民眾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有很多大陸大學生、大學教授、社會人士等對政府的作法都有反對之聲,對於政府如何改善,民眾如何維護利益也有很多的意見和看法,但是,還沒有到可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程度,他們都默默在做潛水黨。所以,大陸學生對國事的關心比例比較低,自然而然,對於政治問題也盡可能避免,因為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學生們還不敢大聲說出來。

在立法院的所見所聞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這是一場有秩序的學生抗議活動。回來之後,我有一種很強烈的願望,想把現場的情況講給大陸的朋友聽,希望他們看到台灣更加真實的一面。

但是,我發現,我個人的力量很渺小,而固有的觀念是很可怕的。因為這件事,我還跟一位在微博上爭論起來。他認為,「台灣民眾這樣的做法受到煽動,而且服貿對台灣來說一定是好的,這是大陸在給台灣送錢。」我努力地向他解釋,想讓他站在台灣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台灣和大陸在意識形態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在服貿問題上兩岸才會有出現不一樣的聲音。但是,我沒有成功地讓他站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件事。為了防止起衝突,我們結束討論「政治」這個話題,我有些無奈。

兩岸媒體的報導, 加深瞭解?誤解更多?

21日,學運愈演愈烈,學生和政府之間絲毫沒有退步的意思。大陸社交網站開始出現與台灣學生反服貿有關的言論。但是,他們的關注基本上不是來源於大陸官方媒體的報導,更多的是來自微博和粉絲圈。大陸最大的社交網站微博出現「台獨明星滾出大陸」的熱門討論話題。因為,有一些台灣明星公開支持學生反服貿,便招來大陸粉絲的抗議。

學運以來,我時不時會關注一下大陸媒體是怎麼報導的。我發現除了香港的鳳凰網開設相關專題外,大陸的幾個主要新聞網站,如中國新聞網、新華網、網易、騰訊網、搜狐網等只有寥寥無幾的幾條新聞,且立場都比較單一,即對台灣的學運持不支持態度,認為學生們受到民進黨的煽動,學生的作法只會危害台灣。

與台灣不同,大陸的媒體是黨的喉舌,新聞媒體是為政黨而服務的,因此出現這種一邊倒的現象也是預料之中的事。這也是兩岸民眾一直無法相互瞭解的原因之一。如果,大陸媒體可以中立地報導學運,進行即時追蹤式報導,不帶政黨色彩,那麼大陸民眾對台灣也就可以有更全面的瞭解,也有機會自己進行判斷,就不會只有單一、片面的想法。但是,從現實的政治層面來考慮,要讓大陸進行中立的報導是不可能的。大陸政府對台灣的立場一直都是堅定不移的:「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灣的媒體雖然相對比較自由,但是在報導大陸方面同樣也存在不夠真實、胡亂誇大的問題。當時,我在看一檔關於服貿的電視評論節目,解析為什麼台灣民眾反對服貿。邀請的嘉賓振振有詞地分析大陸的情況,好像一個「大陸專家」。但是,在我這個大陸人看來,他的那些分析,我只能發出「什麼啊!」「怎麼可能啊!」「才不是這樣呢!」的感歎,無奈為什麼一個對大陸沒有一點真實瞭解的人可以上電視節目隨便發表評論。這位評論員對於大陸的很多說法基本都是道聼塗説,沒有經過考證的。可是,一位上電視節目的人怎麼可以在沒有證實資訊的真實性就隨便進行發言呢?這樣的發言會誤導多少民眾嗎?又會給兩岸的互相瞭解上帶來多少的阻礙和矛盾呢?

新聞報導要做到客觀是很難得事情,多多少少都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關鍵在於媒體記者如何把握這個度。大陸對台灣的報導不夠全面,台灣報導對大陸的報導太過誇張,過與不及時一樣的效果:矛盾加深。

21日下午,分別看了一下大陸和台灣網友的評論,兩邊都在炮轟。基本上就是大陸網友拼命罵台灣,台灣網友也不甘示弱,拼命罵大陸。我頓時覺得很迷茫、很無奈,不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解釋,才可以緩解兩岸日益加深的誤解。

台灣的尷尬地位

學運一開始的時候,對於學生的抗議,我表示理解,也希望他們的要求可以得到政府的回應。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對於學生們的抗議目的我開始產生了懷疑。

23日,總統馬英九終於召開記者會回應抗議群眾。記者會上,馬英九同意可以逐條審查服貿協議。我一度認為事情有轉機了,開始要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了。但是,事情並沒有我想像的那樣順利。隨後,在立法院的學生代表回應說馬英九沒有誠意,而且斥責馬英九沒有正面回應他們的要求。我開始疑惑。馬英九不是答應逐條審查了嗎?反黑箱的目的不是已經達到了嗎?為什麼抗議仍然在繼續?

也許,他們不是單純地政府反黑箱操作,他們反的是兩岸服貿,因為協定的物件是大陸,所以,他們才這麼敏感。

剛開始的抗議活動一直喊的口號是「反黑箱服貿」。但是,慢慢,變成「反服貿」「退回服貿」,最後不知不覺地開始出現「反大陸」的聲音。我開始慢慢懷疑這次抗議活動的實質,也看到了台灣對大陸的恐懼。

大陸對台灣一直抱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台灣就是大陸的一部分」,單方面地想把台灣收回。但是,台灣不一樣。在大多數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眼裡,台灣與大陸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甚至是兩個獨立的國家,沒有所謂的歸屬問題。因此,對大陸的這種「愛」,台灣很恐懼。台灣想與大陸有往來,但是,又擔心接觸太多「會把台灣賣了」。

正是這個原因,對於與大陸的服務業貿易協定,台灣民眾才會如此敏感、如此謹慎小心。台灣擔心協議通過之後,他們的經濟會一步一步地被大陸侵蝕。換句話說,他們不是害怕經濟,他們真正害怕的是政治問題。他們擔心經濟的侵略最終演變為政治侵略,最後台灣真的被中國大陸「收回」。台灣,該何去何從呢?

其實,服貿不是關鍵所在,它只是在恰當的時機出現的一個藉口。學運也正暴露出了台灣的尷尬地位,它想成為一個獨立於大陸的主體,但是,又沒辦法完全獨立,因為大陸不可能那麼輕易地放走台灣。台灣就在這樣的夾縫中求生存,沒辦法成為主權國家,也不想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可是,想通過減少或者斷絕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來消除他們的恐懼真的是一條出路嗎?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不可能完全跟大陸脫離關係,不跟大陸進行經濟往來。台灣,如果要實現經濟增長,走出去是必然的。而它對面的大陸更是不可避免的。實話實說,台灣簽的各種協議中,相對於其他國家,大陸的協議肯定會給台灣更多的優惠。不得不承認,這是大陸的一個手,對你好不是沒有原因的,只因為想把你「收回來」。

但是,台灣又不可能因為害怕這個而不跟大陸簽協議。台灣真的可以完全斷絕跟大陸的一切經濟往來嗎?真的有信心不跟大陸簽任何協議嗎?我想,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兩岸服貿協議肯定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台灣與大陸在經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民主-----台灣的驕傲

台灣的民主在亞洲國家中是絕對的佼佼者,而這次政府與抗議群眾之間的不斷協商也讓我看到了民主的力量。

台灣的民主化進程也走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歷程,也是民眾一步一步的努力而得來的。政府和民眾有商量的空間,民眾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政府也給民眾表達意見的權利,雙方在不斷的摩擦中尋求進一步融合。抗議群眾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政府能夠給予響應,這是一個民主社會的標誌。這樣的民主是很可貴,也很值得推崇。

但是,凡事都沒有絕對。民眾有自己的需求,政府也有它的考慮,雙方需要的是更多的溝通、理解與讓步。民眾不可能要求政府絕對聽從民意,畢竟民意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政府也不可能對民眾言聽必從,政府也有自己的宏觀立場。

民主社會應該理性地表達要求,暴力、激進的做法只會使社會陷入混亂,並不能促使事情的解決。台灣民眾和政府之間需要有更深的溝通,溝通才能互相瞭解對方的要求,一直僵持著,誰也不讓步,事情是沒辦法得到解決的。只有溝通、協商,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民主才能真正為民眾帶來更好的生活。


●作者小可,陸生,目前在北部某大學就讀。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原文網址: 網評/一位陸生的學運觀察日記 | ETtoday論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28/340199.htm#ixzz2xVhJOYqd 



回應服貿 總統記者會马英九致詞全文


最新更新時間:2014/03/29 22:43:00

總統馬英九29日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正面回應反服貿學生4項訴求。(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03年3月29日)

(中央社台北29日電)各位媒體朋友、各位部會首長,以及在電視機前、收音機旁,以及網路上正在看轉播的各位國人同胞,大家晚安,大家好! 這段時間,學生為服貿議題占領立法院,讓臺灣社會上出現了重大爭議。網路上,不同看法的民眾相互激烈謾罵、要求表態;甚至因為容納不下他人意見,臉書上也出現互刪好友的情況,我想很多民眾都跟我一樣,覺得既難過又痛心。3月23號民眾違法攻占行政院,遭警方驅離,那一夜,我們都感到震驚、心痛不已,整夜難以入睡。

此時此刻,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原本可以在國會殿堂討論處理的服貿議題,演變成國會議事全面癱瘓的僵局。這兩天,不同主張的群眾分別走上街頭,情勢動盪,身為總統,我必須說出我的憂心與期待。服貿當然應該討論,但臺灣必須團結!社會必須安定! 這幾天透過新聞畫面,我們都看到了許多青年朋友們走上街頭,以理性的方式展現堅定的意志力。同學們犧牲正常的生活,來表達自己的信念,單憑這一點,就讓人動容,這是臺灣民主化的明證,這段路年輕朋友們走得辛苦,但不是毫無收穫。學運,是青年朋友關心社會、參與民主的具體實踐。我對學運一向是抱持肯定的態度,四十多年前我念大學與留學美國時,也有參與過學運。民國79年的野百合學運,我還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去跟靜坐的學生對話。這個立場與態度,我從來沒有改變過。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要向過去十二天來,在立法院場外理性靜坐的學生致意,大家在靜坐時仔細閱讀服貿的資料、聆聽學者專家的演講、利用多元創意的文宣表達意見、並組織維持秩序的糾察隊,這些表現都值得肯定,也讓全國民眾看到年輕世代的活力與潛力。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占領議場的學生,我還是必須要表達,不管同學們的主張反映了多少民眾的心聲,但占據國會議場癱瘓議事、破壞公物,卻是不恰當的。尤其是3月23號晚上,當部分學生與民眾,強行攻占行政院時,我相信社會大眾一定很震驚,心裡想抗議活動怎麼怎麼會失控了呢?當晚違法失控的行徑所導致的衝突,讓全臺灣的民眾都很憂心,臺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會不會走樣?解決重大公共政策爭議的民主機制,會不會失靈?很多人也擔心,如果任何公民團體,都可以因為自己堅持的公平正義原則,而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大家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未來其他的公民團體也可以群起效尤,以霸占國會為達成目的的手段,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

這一連串疑問,那天晚上瀰漫了全臺灣,讓全國父老鄉親同感憂心。我們肯定學生參與的熱情,但任何政治訴求,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323那天晚上攻占行政院的行動,我們很不希望再度發生,否則臺灣將面臨難以彌補的傷害。我在這邊要呼籲明天要帶領同學走上街頭的學生領袖,希望大家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我想這也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期待。

這一段時間,總統府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在不預設任何前提下,邀請學生代表來總統府,在全程公開的情況下,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話,化解僵局,協助國會早日恢復正常運作。昨天我與全臺11位大學校長座談,他們也很願意扮演平臺,可惜學生沒有正面回應,這場會談仍然無法實現,協助雙方對話,對這點,我們由衷感謝。

面對目前國會被占領的僵局,以及國人同胞心中的疑問,我身為總統,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多方徵詢請教,要在這裡正面回應四項訴求。 

學生的第一個訴求,「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

昨天江宜樺院長已經在記者會上明確的宣布,政府對於這個議題採取開放的態度。在這裡,我要進一步明確承諾: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我也呼籲立法院朝野黨團,希望盡可能在本會期結束前,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

事實上,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在今年2月19號,已提出四階段的監督溝通機制,行政院也願意接受。這個機制,就是兩岸協議在進入立法院前公眾監督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四個階段:議題形成、業務溝通、協議簽署前、協議簽署後。目前陸委會已研擬具體的法制化措施,將在下週對外公布。

第二個訴求,「先立法再審服貿」

目前服貿協議已經回到爭議前的原點,也就是進行立法院的逐條討論與表決,這是去年朝野協商的結論,也是同學們 3月18號所提出的第一項訴求。總統府的立場,是在國會自主原則下,尊重立法程序與進度。

我剛剛已經承諾,要促請朝野立委盡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未來尚未簽訂或簽訂後尚未送到立法院的兩岸協議,都可藉由這個監督機制受到更周延的監督;但對於已經簽訂並且送到立法院審議的協議,可以同時進行審查,並行不悖,以免再走向委員會專案報告或召開公聽會的回頭路,這是我們的基本立場。

學生們第三個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對於服貿協議,這次社會上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在臺灣歷來公共政策的討論上是前所未見的。對於社會各界不同的看法,要如何進一步促成例如「國是會議」、「公民憲政會議」、「經貿國是諮詢會議」等等的舉行,我已經要求行政院進行整體評估,廣徵社會各界的意見,盡速將評估的結論告訴大家。

學生們的第四個訴求─退回服貿

從去年六月兩岸服貿協議簽訂以來,到今天已經超過九個月,在法定程序上已進入國會審查階段,我們支持立法院進行逐條討論與表決,但我們不贊成行政院撤回服貿協議,否則這對臺灣造成的傷害太大了!

我們推動服貿,是為了振興臺灣服務業、確保臺灣經濟活力的動能,以及為了創造臺灣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有利條件。這三點對臺灣都非常重要。我想先引用這幾天一些專家與業界的看法。例如,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說:「臺灣要走出去,臺灣不能被邊緣化,服貿協議可幫助臺灣融入世界經濟」;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說,「希望在立院的學生回到學校,讓立院恢復運作,並能讓服貿協議逐條審查」;而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說;「服貿對臺灣企業不會造成影響,不能延誤太久,應趕快通過」。根據今週刊最新的調查,國內13個大學經濟系主任,就有12個都支持服貿,因為他們認為這對臺灣經濟的未來是有利的。

這些都說明了服貿協議對臺灣的重要性。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分析與評估,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未來我國服務業對大陸的出口可增加37%,總產值估計將增加約120億臺幣;就業人數將可增加約12,000人,挺服貿,就是挺臺灣的服務業、挺臺灣的就業市場、挺臺灣的經濟。政府也匡列982億元,來輔導協助可能受影響的產業。 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之下的一個雙邊貿易協議,如果服貿協議不通過,將嚴重傷害我國國際信用與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也一定會影響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機會。這會傷害到整個臺灣經濟的未來,如果明知對臺灣有利卻裹足不前,我何以對臺灣人民交待?

以上就是我對學生們的四個訴求的回應。

英九要向各位同學說明,這幾天政府很努力與相關單位研商和回應各位的訴求,有的我們做得到,有的需要時間,無法一步到位;有的對臺灣經濟不利,確實難以辦理。做得到的,我們都願意做,的確是難以做到的,我們也會誠實說明,希望大家了解,我們不能不負責任地誤導民眾。對這些回應,一定還是有一部分抗爭學生會有不同意見,這都沒關係。民主本來就是一個「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容忍歧見」的過程。我衷心期盼,對任何意見不盡相同的人,一定要以理性與和平的態度去討論與尊重。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民主與法治的精神下,和衷共濟,學習與不盡相同的意見共處,逐漸達成共識。

我也要懇切地呼籲在野黨,學生運動有它的純潔性,明天凱道活動,政黨趁機大幅動員,如果激化對立,絕非人民所樂見。立法院王院長已經主持多次朝野黨團協商,還沒有達成共識,目前民進黨團已經宣布退出協商,我特別要請王院長盡全力,整合朝野意見,發揮國會自主力量,也呼籲朝野黨團重返協商,朝野黨團在王院長主持下,儘速達成共識,我也希望,王院長能幫忙協調學生早日退出議場、恢復國會正常運作。

昨天晚上,我和11位大學校長座談,向他們請益,傾聽他們的寶貴意見。校長們告訴我,學生們的想法很單純,除了服貿協議的審查要透明、程序要正義之外,他們也關心未來的工作機會、自身的前途、乃至於整個大環境。而這也是我們深切體認、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要對立法院議場的年輕朋友、以及準備在明天走上凱道的國人同胞們,表達我內心最深刻的感受:各位的聲音,我聽到了!各位的憂慮,我充分了解。這更是政府的責任,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跟大家坐下來深入討論,包括薪資、就業、住宅、生育等各項議題,以及臺灣未來經濟的走向,我們都可以交換意見、積極尋求對策。我誠懇的希望,年輕的朋友們,不僅要以你們熱誠的心,來為臺灣發聲,更要用冷靜的腦,來為臺灣找出路。

各位同學,國人們都已經看到,由於大家的努力,使得服貿協議的重要性更受國人重視,讓兩岸監督機制更加周延,大家的堅持與熱情,國人不會忘記。現在,應該可以考慮,把議場還給國會了。

各位親愛的國人同胞,我們都關心臺灣,可以對公共政策有不同意見,但我們畢竟都在同一條船上,我們都傳承著臺灣要往前走的使命與責任。此時此刻,我們必須為臺灣而團結,相信民主機制,是最好的解決爭端的機制。唯有這樣,臺灣才能繼續不斷地向前走。 天佑臺灣,讓我們一起為臺灣而奮鬥!

2014年3月29日星期六

张友谊:在巨人的阴影下:庞然大物、惊弓之鸟与太阳花学运


2014318日晚间,400名台湾学生夜袭立法院并占据至今,掀开太阳花学运序幕。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政治社会发展史,几乎每二三十年就有一场改变一代人的大事件:从二二八的一代到美丽岛的一代,从美丽岛的一代到野百合的一代,再从野百合的一代到今日太阳花的一代。与前三次大事件不同的是,本次学运在岛内数年以来热议“中国因素”的背景之下喷薄而出、气势汹涌,大有挑战台前热络的两岸政商交流之势。与此同时,拜两岸交流、网络直播与社交媒体所赐,热衷于两岸事务的大陆年轻世代或隔海相望、或身与其中,一起见证了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形塑一代人命运和价值的太阳花学运。

 

◎两岸实力失衡引发岛内焦虑

 

20129月香港反国民教育运动时,我曾为《常识》电子杂志撰文《庞然大物与惊弓之鸟》。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竟是如此相似,故节录片段如下:

 

“庞然大物和惊弓之鸟之间的实力是远远不对称的。惊弓之鸟既然并不认为自己是庞然大物的一部,那么就要时刻提防庞然大物垂涎欲滴;即使庞然大物停滞不前,也会带来惊弓之鸟的无限恐惧,因为庞然大物的存在本身就是难以承受的威胁。由于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惊弓之鸟每时每刻都会把所有精力放在如何避免被庞然大物鲸吞之上,而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毒蝎战术。所谓毒蝎战术,第一要义就是神经敏感,一旦见到庞然大物有任何动作便起而抗争,绝不给庞然大物留下任何前进的空间;第二要义就是全民动员,倾尽全力、用尽解数,对可能来来犯之庞然大物奋力一击,虽然决不至于动摇庞然大物的根本,却可能咬断庞然大物的手足,使爱惜羽毛的庞然大物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惊弓之鸟天生的对于庞然大物有着无尽的恐惧,而庞然大物的触角推进则更使得庞然大物狰狞恐怖的寓言自我实现,使得惊弓之鸟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愤慨、越来越恐惧。这种恐惧感的不断升级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最敏感的那一些惊弓之鸟不但恐惧和憎恨庞然大物,而且也恐惧和憎恨那些不那么敏感的惊弓之鸟,使得惊弓之鸟的内部分化、对立、并最终走向进一步恐惧。15岁的黄之锋断然拒绝与特首梁振英握手,因为特首和港府在抗议者的心中早已经不是港人的代表,而是庞然大物的代理。这种恐惧感的不断升级造成的后果之二,就是最不排斥庞然大物的惊弓之鸟们也必须表现出自己的排斥,以体现对于整个群体的忠诚。在抗议声震天价响的情境之中,民众的抗议不但会被动的激发出来,而且必须主动的释放出来,不然就就是对守卫良知的无感。”

 

将近两年过去了,以上的判断不但适用于继续激化的内港摩擦,也同样适用于今日的服贸事件,甚至只需要将黄之锋换成林飞帆、陈为廷,将梁振英换成马英九。无论是2012年的香港反国民教育、还是2014年的台湾反服贸黑箱,我认为都不不应当局限于在地暴政VS暴民的小争论,而应当同时也把它们拉高到中国大陆强势崛起(庞然大物)与台港等地整体失落(惊弓之鸟)的大棋局上。国际关系研究中强调国际结构、国内政治和领袖个人三个层次的因素。相比于其他两个层次,两岸结构性的权力失衡和政治对立最能够解释民众对于服贸协议天然的疑惧,而岛内政治运作机制和马英九个人执政特色则在这一大背景下不断激化官民对立,最终酿成民众长时间占据国会议场的宪政危机,这一图景不但在成熟民主国家几乎绝迹,就是在新近民主社会也十分罕见,更何况台湾已经进入民主巩固期近二十年。

 

◎国民党政府的信任危机

 

台湾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也有社会运动,也有游行抗议,甚至发生过比太阳花学运规模大得多的红衫军事件,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个执政者是台湾本位主义者,因此不管政策再怎么胡闹、或是个人再怎么贪腐,终究不会把台湾卖掉。但是台湾主流民意对于马英九政府就是不信任,不但是对政策的不信任,而且是对忠诚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根源于历史纠结和认同歧异,也很大程度上由于马根本没有能力向民众说明他的政策意图,即使他及其政商幕僚是真心相信这一政策对于增进台湾整体竞争实力利远大于弊。马政府的错误不在于签署服贸协议,而在于在过去六年间没有通过种种手段、利用种种资源赢得民众的信任,特别是对两岸交往的信任。一个支持度只有9%的总统,做什么都是错的。在这个背景下谈民众反服贸的不理性和无知,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大陆的媒体和民众往往强调民进党的煽风点火,其实平心而论,任何新兴民主社会的反对党,都是为反而反,哪有什么理性和平中正。只是熟悉两岸事务观察家们会注意到,民进党的在野监督地位在过去数年间不断地弱化,今天台湾社会的焦虑感,已经远远无法透过民进党的反对机制来表达,因为民进党为了选票,为了完成总统竞选的最后一里路,必须靠近中值选民,也必须在两岸政策上作出妥协和让步。所以才会有近二三年来公民团体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这些学运人士,虽然大多出自民进党意识形态的教化,但对于近年来民进党的平庸作风,其实已经多有不满。所以与以往两党恶斗不同,本次学运展现的是马执政以来不断加剧的官民冲突。这对于台湾民主是一个新问题,对于两岸关系也是一个新问题。

 

总之,一向自诩为亚洲民主灯塔的台湾之所以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对岸有一个台湾人不喜欢、但又无法打败的巨人。在这个巨人的阴影之下,整体社会极度焦虑,总是在被出卖的恐慌之中,也总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会遭到侵犯。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香港和台湾就是会逢中必反,而且手段和态度会越来越激进,和平理性中正越来越没有空间。这主要不是民主的错,也主要不是自由的错,而是这两个地方因为历史缘故被赋予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又没有独立的承载实体,所以造成认同的撕裂和梦想的幻灭。这是华人社会长期引以为傲的两颗明珠,在东亚地区体系嬗变的大历史演进所可能必须要付出的的代价。

 

◎一场不只关乎台湾的学生运动

 

这次太阳花学运对于台湾年轻世代的震撼力到底有多大呢?我认识的一个台湾女生朋友,长期在美留学,在2014319日之前,几乎从来不看政治新闻。然而,从319日来的每一天,她忽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控,关注、转发、分享,不遗余力。我很好奇她为何如此迅速的投入,她在FB对话框内弹出了下面的文字:“我从来从来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在我生长的土地上,会有警察用棍棒光天化日追着人痛殴这种事。我身边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政治,但是现在他们全部都在立法院门口。或许我们这个世代的民主来的太容易了,希望现在的当头棒喝还不算太晚我想,不管这个运动到最后能够改变多少,至少我们都变了。”当她沉浸在学运信息爆炸的时候,我的绝大部分台湾朋友都将自己的头像拉黑,宛如万古长夜。

 

然后,她问道我作为一个大陆年轻世代对于太阳花学运的观点,我做了以下回答:

 

“宪政主义的核心在于公权力不得滥用。立法院强行通过服贸协议,公权力严重滥用,罔顾程序正义。因此公民冲撞国会终止不义程序,是合乎宪政精神的。但冲撞行政院,则违背了比例和适度原则。从民调来看,占领立法院得到多数民众支持,占领行政院则没有,可以验证台湾民众对于宪政主义的理解程度是较高的。占领立法院,需要勇气;而退出立法院,则需要智慧。”

 

当大洋彼岸的我透过网络视频远程观察立法院时,部分在台陆生则肉身翻墙站在学运第一线。一位关注社运的台湾朋友和一个全程参与的陆生有这样一则对话:

 

陆生:“我终于知道,这次运动让我非常难过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一一是孤单。因为我的身分,在台湾很多事都没有办法很完整地投入。众人越热烈,我越觉得找不到自己在这个场景的地位。”

 

台生:“我希望,有生之年,你能遇见一场属于你的,让你义无反顾地投入,不会孤单的运动。”

 

这应该是庞然大物与惊弓之鸟最温馨的对话。



吴明益:给我暴民学生们的一封信

我第一次认识暴民这个词,应该是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发生了美丽岛事件,施明德在第一波的搜捕中逃脱。当时刚学会翻报纸的我问母亲为什么要抓这个人?他们不愿意回答我。我听电视讲施一干人是"暴力分子",后来施明德落网了,那张纱布包着下巴的照片果然看起来就像江洋大盗。我当时没想过,那是因为我脑中的形象语言,已经被电视"塑型"了。

第二次在报纸上看到暴民这个词是在我高中的时候,520农民大游行。彼时没有网络没有三台以外的新闻,我的学校外,济南路从下午开始就塞满不可思议的人潮。下课后我没有直接回家,徘徊在立法院、新公园,我目睹数名警察把人拖到巷子里围殴,那一幕震撼我至今。隔天报纸全面性地说那是一群暴民,而不是一群农民。我开始对自己盲目信任媒体的信念感到动摇。

第三次是我大学时在诚品的地下室看了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纪录片影展,其中一部反中油后劲污染的影片,当地居民取水沟的水竟能用火柴点燃。我至今仍记得居民对采访者说:如果你住这种地方你要做暴民否?

这么多年来,不是从服贸议题开始,土地被剥削、农民被剥削、弱势群体被剥削时,都有很多人被迫当"暴民"。暴民不是一种身份,是一种阶级。剥削者不会成为暴民。

而此刻,你要做"暴民"否?

昨天我上完课后,午夜前回到台北,随即到现场。试着一遍一遍地走、观看,让心底的一些疑问撞击,直到天光。我得承认对这个议题的理解不够,但以阅读与观看,在这个夜晚,我试着为我的学生们绘制一幅思考地图。因为,做为一个被害者跟抗议者,得要准备的工作不同。抗议者往往比宰制者受到更多思维与行为上的挑战。

正如你现在已经知道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一环。ECFA的架构你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找到不同的评价。往根追索,马英九主政的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架构?合理推测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兴起有关系。中国经济体的神话近年来已成国际话题,它究竟是实话还是谎言?你可以顺着这个问题,找到一系列的著作与文章阅读。

回到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身上。服贸是ECFA的"早期收获清单"(Early Harvest)之一,什么是早收清单呢?以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模式签订 ECFA 这类"双边免关税协议",会有在一定年限内逐渐消除双方关税的规则。所谓"早收清单"就是"实时降税清单",或者是"第一波降税清单"。顺着这个议题,我建议你还能去了解WTO这个组织的意义,以及它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当然,你务必得再去理解"反WTO"阵营的理由。有些人认为,WTO是强国在经济上剥削第三世界的手段,说不定是你会因此从根厌弃唯有完全的利伯维尔场,才是挽救台湾经济唯一路向的说法。你可以去思考"自由经济"与ECFA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将其落实到我们的具体经验之上:中国之于台湾,跟其他的国际贸易关系是否等同?与中国的贸易协议,能够单纯用经济的角度思维吗?

是的,你一定得涉及政治。因为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太复杂了。倾中情怀的政党,会说服你接受某些政策,反之则要你反对所有政策。民主政治是人类文化史上很年轻的制度,多数时候人们遵循的部落政治、宗教政治、皇室政治、独裁政治……,但民主政治也是相对缺点较少的政治制度。我认为政治学也是人类学、文化的一部分,从内政上来看,我们可以从议会政治的角度思考台湾的政党为什么无力为民众的权益把关,可以思考台湾未来产业结构的布局,当然也可以检视人性。你也可以更深入讨论具争议性的议题,你心目中或想要的台湾的政治定位是什么?

而当你的理念在代议会里处于弱势,却很可能是较前卫、较正确的观点时,除了固定的选举时间以外,要如何运用力量,让这个理念有重新被审视、注目标机会?这是为什么弱势团体权益受损时,常被逼着走上街头,以取得议题被关注的原因。

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法治,从法律思维的路向往前走,ECFA或服贸协议的法律位阶究竟为何?它在签订之前需不需要先被广泛讨论?进入国会后,它应不应该被实质逐条审查?它适用于国际法吗?

只是非法律人的我还是要提醒你,法律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圣经,法律往往也会是有权势者操弄的刀斧,这也是你得要学习理解、警觉的部分。

媒体处理这事件的态度,也会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深度。也许你认为,台湾的媒体被诟病已久,不少媒体人对议题的素养,早已不如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但媒体绝对是可以实践改革的管道,也是一个民主社会中最重要的神经。无论你做何种行动,都会警觉到媒体随时在侧。这次反服贸黑箱的学生与群众,为什么发展出所谓"有秩序、理性"的非暴力抗议,很显然跟媒体全面监控的新时代有关。我们知道媒体会拍摄,所以行为上也会有新架构,因为行动者心中隐隐也想透过媒体影响另一群人。

透过媒体,抗议者也得思考,"暴力"是由谁定义的?正如我上头举的后劲居民的例子,当你的家庭住在一个连水沟水都会着火的地方,并且完全被漠视,暴力反抗以求被关注,难道不是被暴力对待者最无奈、悲哀的反映吗?

最后你可以回到自身的生活,用你敏锐的直觉、思考去理解生活,从而保持对这些议题的敏感度。让我举几个例子,来思考两岸交流后,我们生活渐渐改变的微小状况。

我有一半的生活时间在以观光业、农业为主的花莲,自从陆客开放观光后,花莲的观光业正在产生质变。首先,几乎在每家饭店的旁边,都开设了贩卖红珊瑚、玉石的商店。红珊瑚是海域的珍贵生态,早年曾被滥采,后来逐渐萎缩。至2008年止,仅剩两台渔船领有采集红珊瑚的证件。没想到渔业署在当年又开放了六十艘。原本渔业署说明会逐年管制递减,今年渔业署再次公告修正"渔船兼营珊瑚渔业管理办法",未来能采集红珊瑚的渔船,不但可以继承,并在血亲、配偶间移转权利,毁损还可再造建新船;同时,捕获量从三公吨增加到六公吨,容许的作业面积也增加了。我认为,这是肇因于陆客太爱购买红珊瑚的缘故,他们用金钱,打开了我们的法令。

而更令人感伤的是,为了吸引陆客进店,花莲街上的宝石店常见张贴着胡锦涛、习近平的立像。如果你此刻搭车到花莲,你还会在火车站的立柱上看到简体字、中国式句法:"花莲水平最高的酒店"。对于一个有敌意的政治体,为了赚钱而将对方的领导人立像摆在门口,蔚为城市景观,你认为这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再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任何文字出版进入中国都得经过"审查"。我曾替妮可・克劳斯(Nicole Krauss)的《大宅》撰写过中文版的序文,到中国出版时,序文里一句"参加农民反圈地活动的空档"硬是被挑了出来,询问是否能够"删除"?一回与诗人陈黎聊天,他说他翻译的辛波丝卡诗选,在中国出版被修改了多处。我们签订协议的对象,不是纽西兰、不是日本、不是丹麦,而是这样一个言论设限,榨取式制度的国家。

有些人认为开放竞争是好事,赚钱是好事,但面对中国这个强势、复杂、诡谲的竞争者与消费者,我们很可能赔上的是长期经济健康、生态环境与尊严。谨慎对我们来说不是坏事。

在我片面的观察里,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你得具备上述眼光或知识才能参与抗争,而是在抗争过程里,你得试着去接受这些多元信息,在迷惘中做出一时的决定。但请保持怀疑,保持接受新看法的情绪,有时也要挑战自己。我对你们在服贸这个议题上的关心与付出感到佩服,但台湾做为一个对内的宰制型社会、对外失去国际发声权的国家已久,我多么希望你们也能在更多被边缘化的议题上,勇于做"暴民"。当然,如我上面所述,是有思考力、有选择性、有行动力的"暴民"。请记得,当你们做这样的决定时,受到各种的抗力与诬蔑,也绝不会少。

过去的年轻人运动,很多人在时势改变后,成为这个宰制体制的参与者、掌权者。你们此刻的朋友里,可能有一些人也会,这是必然的事。那些不知为何说你们很棒的声音跟说你们是暴民的声音一样可怕。我希望等到你们年华老去,请记得以同样的宽容、鼓励,与对等讨论的心态,对待你们的下一代,不要变成一个轻易说他人是"暴民",拒绝倾听与丧失行动力的大人。

这段时间,如果你们要留在台北,请寄封电子邮件给我,如果能写信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与心得,那就太好了。我也会不定时到现场了解状况,如果碰到,让我们点个头就好。国家陷入这样的状况,领导者让人失望至此,这不是值得击掌开心的事。

我们以哀悼者的心情参与,以挖矿工的态度开采自己的心灵,以候鸟的意志坚持下去。这是我今天写给你们的信。

纽约时报:孔庆东捏造米歇尔与学生对话引发争议

作者:杰安迪 2014年03月27日
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孔子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孔庆东站在一幅绘有世界各国人物的画前。
David Gray/Reuters
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孔子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孔庆东站在一幅绘有世界各国人物的画前。
上周日在久负盛名的北京大学,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在演讲中赞美了言论自由的荣光,据称话音未落即有一名学生挺身而出,用充满挖苦意味的话反驳了这位贵宾。
“美国的强大是不是因为美国情报部门在倾听民众的声音?”据说这位年轻女子如此问道。“你能否告诉我们,在美国,倾听和监听的区别在哪里?”
这些话是由北大教授孔庆东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转达的,他这样形容第一夫人的反应:“米歇尔哑口无言,最后说此行不谈政治,”孔先生写道,这在他的两百万粉丝中间掀起轩然大波。
据在场的记者和学生说,孔先生的故事只有一个问题:它完全是不真实的。
为期一周的奥巴马夫人中国之行,无论中国和外国的新闻媒体大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然而孔先生凭空捏造的故事——以及它所引发的一场不堪入目的口舌之争——暴露了一些中国民族主义者培育出来的反美情绪。这些民族主义者中,有许多人和孔先生一样,在政府和高校中身居要职。
第一夫人此次对三座城市的巡访,向外界宣称是无关政治、只问福祥的“民间”交流活动,然而,借助公开露面的场合,奥巴马夫人悄悄掺入了一段激越的讲话,表达了对媒体自由和无审查互联网的捍卫,以及保护少数族群权益的重要性,这些都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慨。就在周三离开中国前,她在一家西藏餐厅就餐,用一种已经谈不上隐晦的方式,表示了对这个国家里备受困扰的一个少数民族的支持。
孔先生就是被惹得不开心的人之一。然而,在一开始如潮的支持声过后,他的微博也招来了数以千计的用户的激烈反对,这也再次提醒人们注意,他的身份是中国最受追捧的高等学府里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自称孔子后人的新毛派反西方人士,孔先生十分享受唱反调的社会批评家这一角色。
2012年,他称香港人是“王八蛋”、“坑蒙拐骗”、“英国殖民者的走狗”,这番话在香港这座前英国殖民地、现为半自治性质的中国城市燃起了熊熊怒火。而在那之前,他还曾大放厥词,对有关朝鲜长年饥荒的新闻报道表示了质疑,为斯蒂文・P・乔布斯(Steven P. Jobs)的去世叫好,并公开赞同处决记者。
孔先生是2011年将“孔子和平奖”授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 Vladimir V. Putin)的评委之一,这个中国自产的诺贝尔和平奖挑战者遭到了普遍的嘲弄。
孔先生拥有众多中国新左派和民族主义追随者,不过也有相当多敌人。近年来,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的编辑、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曾呼吁将他逐出大学,但未能成功。
孔先生对本文的采访请求未予回应,北大中文系一位接听电话的员工拒绝谈论此次争议事件。
近一周来,随着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得知是他捏造了奥巴马夫人和虚构女学生的对话后,孔先生遭到了来自网络和报纸的愤怒斥责。
这是用爱国去绑架造谣,”深圳《晶报》的一篇社论写道。
随着他的谎言得到数以万计的转发,一些知名的评论人士呼吁当局调查他在网上的行为。这其中包括在新浪微博拥有1900万粉丝的房地产巨头任志强,他指出孔捏造的故事已经得到超过500次转发,这是当局规定的“散布谣言”的门槛,按照一部新颁布的法律,当局可以起诉他,最高可处三年徒刑。
然而截至周四,孔先生依然毫发无损,也毫无悔意。
“美狗已经全部出场,”他的一条微博写道。“都是些汉奸。”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经雷

——网友推荐

2014年3月28日星期五

建三江事件分析:莫談國是 - 維權律師的罪與罰(莫之许)


近日,唐吉田、江天勇、王成、張俊傑4位律師前往黑龍江建三江農墾分局,為被關押在所謂法制教育中心的法輪功信仰者提供法律援助,隨即與信仰者家屬一道被當地警方抓捕,經多方努力打聽,目前已確認唐吉田、江天勇兩位律師以「利用邪教破壞社會秩序」的名義被行政拘留15天,王成、張俊傑情況不明。為營救4位律師,李金星、青石律師等多位律師,以及10多位維權積極分子,也迅速趕往建三江,並於拘留所外展開徹夜絕食,要求會見。

此次事件之爆發,可能與事涉法輪功信仰者有關。近幾年針對律師的暴力事件背後,多有此背景,如2009年張凱律師等人在重慶遭受非法拘押和毆打。不過,4位律師的另外一重身份,又使得此次事件變得不同尋常。唐吉田、江天勇、王成是活躍的「中國人權律師團」最主要的3位聯絡人,此次被一網打盡,或為當局全面打壓人權律師的先兆,青石律師在其新浪微博中,就表達了這種憂慮:「大部分律師的安全其實是因為他們在前面承擔了風險。今天抓了他們,明天抓的便是我們。所以,這不只是他們4個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一部分律師的事情。」

當局對於維權律師的警惕和防範由來已久。2012年7月3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的文章,文章認為,「未來3至5年美國將更多利用非軍事手段滯緩或干擾中國崛起進程」,「以『網路自由』為旗號,改變『自上而下』推進民主自由的傳統模式,以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路領袖、弱勢群體為核心,以期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滲透中國基層,為中國的『改變』創造條件;」此文一出,迅即被人總結為「新黑五類」,而維權律師,赫然排名首位。

維權律師被當局如此重視,並非無因。2000年以後,隨著大陸有限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以及加入WTO的需要,當局加強了與之配套的法制建設的進程,同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諸多利益和權利的紛爭,各種維權案件大為增加。受此鼓勵,部分積極分子似乎看到了通過維權推動法治,進而通過法治帶動政治轉型的可能,提出了維權運動的概念,試圖通過「政治問題法律化、法律問題程式化」的方式,推動大陸政治轉型。除一般性的維護利益和權利案件之外,維權運動更期望通過公民和政治權利案件的切入,以推動政治轉型過程。

對於維權運動的興起,當局也有充分的警惕和防範。一方面,當局意識到,如果需要通過市場化、全球化和資訊化來促進經濟增長,那麼,日益多元化的社會、日益活躍的自由、異議表達、乃至日益頻繁的抗爭行動都是難以避免的,從而必須加以一定的容忍。而在另一方面,當局的容忍又是有限度的,並不願意因此而引發政治自由化進程。在統治者眼裏,對於至關重要的統治合法性也就是持續性經濟發展來說,權利讓步的促進作用並不很大,但對於正在蓬勃發展的民間社會而言,一旦擁有了這些權利,就可以很大地提高協調和動員的能力,走向更高水準的整合,政治自由化進程就不可避免地將要展開。維權運動,尤其是指向公民和政治權利的維權活動,也就因此而成為了當局的眼中釘,而必須加以嚴密打壓。

在維權運動中,維權律師居於相當核心的位置。維權律師既是維權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同時又是維權事件的傳播者和意義闡釋者,在具體案件和社會環境中起到橋樑樞紐的作用。只有通過維權律師這一節點,單個的維權事件才能獲得更為廣泛的法律和政治意義,進入到維權運動的序列中來。在上述「新黑五類」當中,也只有維權律師的行動參與橫跨了包含訪民、地下宗教、異議人士、網路領袖在內的所有群體。維權律師的這一首要和核心地位,自然不會被當局所忽略。

於是,隨著維權運動的興起,當局針對維權運動的打壓也如影隨形。2005年,維權運動漸入高潮,《亞洲週刊》將該年的「亞洲風雲人物」授予了14位大陸維權人士,而這些人士,無一不在隨後遭到了各種打壓:如高智晟3年(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鄭恩寵3年(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陳光誠4年零3個月(故意破壞財產和聚眾擾亂交通罪)、郭飛雄5年(非法經營罪)、許志永4年(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此外,包括滕彪、李柏光、朱久虎、範亞峰、李和平等人,都曾遭受過秘密羈押、逮捕、毆打等多種不同方式的打壓。受此影響,所有這些人士,在一定程度上都遠離或者至少不再那麼積極地從事敏感的維權活動了。

儘管如此,受新的社會形勢驅使,各種維權活動並未停止,而是有著越來越多的維權律師的加入,並產生出諸多新的活動形式。在各種新的活動形式中,法律維權人士的身影仍清晰可辨,如新公民運動中的許志永、丁家喜、孫含會,等等。中國人權律師團則是近期湧現出來的又一活動形式,通過對廣泛的人權事件的關注和呼籲,中國人權律師團迅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在新公民運動剛剛遭到重大打擊的當下,中國人權律師團的出現,更加顯得引人注目,而這也當然會遭到當局的高度重視,也因此,在許多人眼裏,4位律師在建三江被拘捕的事件超越了個別案例的層面,而成為觀察當局維穩打擊動向的一個判決性案例。

截止筆者成稿,這一事件仍在進行當中,各地的積極分子仍在積極聲援或趕赴現場。在剛性維穩的大背景下,積極分子們的各種訴求並無可能得到即時的滿足,對於被拘押的4位律師而言,這一次究竟是繼新公民行動之後又一波擴大化打擊的開始,還是略施薄懲,以暫時遏止約束其積極行動,在目前看來都有可能,但是,只要上文所分析的邏輯未曾改變,為了阻止政治自由化進程的出現,當局針對維權律師的打壓就不會停止,而只要維權律師不改初衷,高智晟等人的罪與罰、以及因此的榮耀與苦難,就必然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南方朔:台灣即將遍地烽火!


研究群眾事件的都知道,群眾事件有三種。

第一種是「運動」,它多半是對人對事所採取的抗議手段。舉凡遊行、靜坐、示威等均屬之。它是目的有限的群眾性手段,並不排斥手段的激烈。例如法國的群眾運動可以癱瘓地鐵,韓國學運可以和員警對打,美國及歐洲青年反貿易自由化,可以在街上和員警打游擊戰等。群眾運動可以有一定的暴力行為。非暴力的運動除了極少的例子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是「起義」,它是激烈的運動,在意見訴求上已開始政治化。這次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由於它已公開的否認了馬政府統治的正當性性,而且它的抗議手段已包括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等官署。因此,稱之為「太陽花學生起義」,或許才更為準確。

第三種是「革命」,它已把運動和起義的訴求指向統治者和整個政府。如果一場群眾運動,它的訴求是政府及統治者垮臺,這時候它就成了群眾革命。這次「太陽花學生起義」,雖然已否定政府的正當性,但只是要江宜樺下臺,要馬英九道歉,因此它根本不算「學生革命」,但卻可說是「學生起義」。

不過,群眾事件雖有「運動」,「起義」和「革命」之分,但這三者的分野卻極小。一場運動開始時可能是個小事件,但卻可能陰差陽錯,處理不當,而使一場運動的小火變成革命的滿天大火。這也是全球每個政府,對群眾事件的處理都小心翼翼的原因。而這次台灣由立法院審議服貿時國民黨的違法妄行,演變為太陽花運動,又由於馬英九的記者會談話激起人民反感,不啻火上加油,終於造成佔領行政院事件,已可看出馬英九已成了整個問題的焦點

這次服貿事件,尤其是最後驅離行政院的學生,馬是贏到了秩序,但馬的權威顯然已跌到了穀底,馬的服貿黑箱,他對服貿審查程式非法,他使用國家暴力對付學生,都使他自己受到重傷。由整個服貿事件,人們已可看到他日暮途窮,滿街人民喊打的窘境。如果服貿問題打從頭開始就能妥善處理,怎麼會有太陽花運動,怎麼會有佔領行政院的學生起義?馬的自以為是,獨斷妄行,已把台灣搞成了遍地烽火的局面!

馬從連任起,油電雙漲、美牛事件、證所稅風波,他都一意孤行,最近課綱微調,更是學術界和教育界怨聲載道,但他都對人們的反彈不理不睬。他對民意不理不睬的態度,這次終於在服貿問題上碰到了人民及學生的忍耐底線。我倒是良心建議馬總統,在這次太陽花事件後,他最好不要在台灣趴趴走,小心隨時隨地都會有飛來的鞋子,衝來的砂石車,或不滿的大學生!


苦日子怎麼過?「甘心」便是!

這陣子衛生署和董氏基金會共同拍攝了一支公益影片,片名叫做「日子難過,別讓心也難過」,鼓勵失業的人要向親友表達和求助,不要把難過的感覺悶在心裡。

但是,許多失業的人遭遇到的困難卻是,不想讓親友知道自己失業了,要怎麼向他們求助呢?因為大多數的受雇受薪階級,一但失業就意謂沒有了經濟上的收入,第一件需要向親友求助的事就是借錢。一但開口借錢,個人的尊嚴與自主立刻受制於他人的反應。借得到錢,以後要還,是苦;借不到錢,日子過不了,更苦。自己沒有收入,得縮衣節食,是苦;要是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的需求不能滿足,甚至連營養午餐都繳不起,更苦。

這些苦,不是說出來就會好過,但是不說出來更難過。更打擊人的是,這樣的苦日子還得再過一段時間,這所謂的一段時間,或許是半年,但也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用醫學的術語來說,這次的苦日子不是急性病,是慢性病。急性病來得快,病情如果不惡化就會很快恢復
,像是感冒;慢性病是日積月累導致的身體功能失常,不改變生活習慣好不了,改了也不會「馬上好」,像是糖尿病。

苦日子怎麼過,得過且過,不免難過。要甘心過,才會像甘草一樣,用苦來喚醒味蕾的甜感,讓平凡日子中不覺得珍惜的擁有,在失去之後可以回味。

什麼是甘心?我們比較熟悉的是不甘心,心理學上稱為「否認」,是人類面對失落時,一開始出現的第一道心理防衛機轉。因為面對失去心愛的事實太痛苦,因予以否認,可以阻絕冷酷的事實直接衝擊我們的心靈,如同碰觸到炙熱鐵壺時的縮手反射,是不需經理智判斷的。

但是接下來,我們面對事實,理解事實,最終接受事實是現實的,捨棄不甘心的否認,甘心地在現實的條件上,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找到改變環境的方法,在痛苦的現實中,一步一步,走出不甜蜜卻能回甘的路子來。

難過是難免的,不要怕心中有難過,只要甘心過,苦日子也是人生。


——网友推荐

楊翠:開花放火──「太陽花革命」的幾個觀察(附江春男:公民社會的崛起)





三月苦寒,而島嶼遍生太陽花。他們以熾盛青春,燃燒自身,奪回象徵民意的立法院,場內場外,忍受悶熱禁閉與淒風苦雨,為守護民主價值,維護國家主權,實踐世代正義,堅苦奮戰。

這些年,島國霧霾深重,說實話,我時常有些灰心,苦於看不清未來。所幸,2008年初生的野草莓學運世代,時隔六年,野生火種,自體自燃,開成一朵朵太陽之花。2014年,春,318,青年開花放火,奪回民意殿堂,為台灣社會運動史寫下新頁。

肉身實踐,引渡陽光

還記得去年八月,25萬人送仲丘,以「和平理性」的稱譽,寫下公民運動的歷史典範。然而,如果你夠清醒,就會知道,所謂歷史典範,終會成為過往,蛀入史冊。當時,我就曾甘冒眾怒,在《獨立評論》發表〈高潮過後,戰鬥開始──我們需要兩種社會〉,文中這麼寫:「25萬人一夕來,一夕走,運動現場的燦爛火花是一回事,公民全體能否持續監督政府,達成訴求,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的清醒,不幸言中。七個多月後,洪仲丘案輕判,訴求未能達成,25萬公民歡喜上街,成為歷史前景,有如幻夢一場。而我的預言:「如果因情勢所逼,必須肉身搏鬥,也只能勇然應戰。」就成為太陽花革命的「前引文」。

公民運動的典範,驟成歷史,我們島國的現實,不幸仍是黑霧滿天,烏雲蔽日。壞事一件件爆出,食物一樣樣不能吃,執政黨卻每件每樣都推得一乾二淨,民意僅存9%的馬英九總統,民生諸事,事事不關他的事,對於強者利益,倒是熱衷逢迎,對中國更是俯首賣笑。無論興建核四,或是簽署「海峽兩岸服貿協議」,他都是意志堅決,對於人民疾苦、訴求聲音,一概充耳不聞,扭頭不見,完全無法「理性溝通」,幾乎已經到了「無賴橫行」的程度。

守護民主價值、國家主權、世代正義

時局如此,人治如此,民主淪亡。2014年,三月苦寒,台灣青年的太陽花革命,最珍貴動人之處,正在於他們在如此時局、如此人治的國家環境,選擇忍受體力極限、政治打壓、媒體醜化、社會汙名化,堅持行動,守護民主價值、國家主體、世代正義,衝破黑霧,引渡一線陽光。

守護民主價值,是太陽花革命最重要的意義。「海峽兩岸服貿協議」,關係到台灣四、五百萬服務業者,對中國開放64個服貿項目,涉及一千餘種職業,卻瞞著台灣民眾,早在去年六月,就已草率簽署。連經濟部高官也承認沒見到報告,勞委會官員也對影響評估一無所知,卻要台灣民眾集體買單,概括承受。直到今日,馬英九還堅拒實質審查,「公聽會」更成為「政令宣導會」。民意歸民意,九趴的馬英九,不聽不聞不見,不只一次「指示」國會,本會期一定要完成程式,為此還主導了九月政爭,以無所不至的手段,壓迫國會與民意,遂其意志。這難道不是對「民主價值」的踐踏嗎?

事實上,去年,「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經簽署的消息曝光,八月,學生們就組成「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八個月來,他們犧牲了自己讀書、玩樂、談戀愛的時間,對於兩岸服貿協議的內容,以及世界他國的經驗,認真研習、積極討論、疲於奔走,發起多場運動,提出許多具體訴求,期待執政黨的「理性溝通」。然而,國民黨從不曾正面回應,不曾表達「理性溝通」的誠意,總是冷漠以對、虛應故事、置之不理。不理性、不溝通、踐踏民主,正是馬英九執政團隊,國會則淪為獨裁者的侍從與回聲。如此景況,「青年奪回立院,退回服貿行動」,當然是對「民主價值」的守護。

「青年奪回立院,退回服貿行動」,也是對於「國家主權」的維護。如果你曾仔細研讀「海峽兩岸服貿協議」的條文內容,就會發現,「兩岸」根本就不對等,優惠條件不對等,跨境服務更不對等。再者,中國與台灣,政治環境與社會條件截然不同,不經影響評估,貿然大開門戶,我們真的能相信,它很好、會利多、沒問題、不會讓台灣陷入憂患嗎?就算它後來被「證明不會」,難道不需要先「證明」嗎?影響評估、逐條審查後的「證明」,難道不是更可靠嗎?國民黨一再強調協議內容沒問題,是「學術騙子」和「無知學生」的造謠,那又為什麼不敢將它公諸大眾,進行影響評估、逐條審查?

還有更多深沉隱憂,是從條文中看不出來,卻肯定存在的。我相信,不分統獨藍綠,對中國的黑心原料、黑心商品、黑心手段,都心懷恐懼。這幾年,幾次到中國開學術會議,發覺中國朋友們,對於中國商品,竟比台灣人還恐懼。成都街邊,小攤擺著桑椹,豔紫可口,中國學者說,那都是染色的,千萬不要吃。盛夏的西安街頭,甜瓜切成一片片,清涼誘人,奇特的是,這樣大剌剌放著,竟然不見一隻蒼蠅,中國朋友苦笑說,那是殺蟲劑的功勞,劑量濃度之高,存活不了一隻蒼蠅,所以那甜瓜也吃不得。學術會議後的餐會,飯前,他們要服務員送來一大盆熱開水,將杯、碗、筷、匙,一一放入川燙,說是有大量消毒劑,用不得。

看不見的憂慮,還有出版業。中國對言論的控管,對人權的踐踏,那是世界知名的,而中國對台灣,更從不曾停止吞併的威嚇。中國對「兩岸服貿」的心機,與他長期以來對台灣主權的抹消,是一致的,如果真的開放出版通路,那中國也不必武戰了,只要輕鬆文統,就把台灣一口口吞食乾淨。無論你的意識形態為何,目前,台灣就是一個政治實體,一個執政黨,代表人民去簽署協議,卻自廢武功、自我閹割、賣民求榮,國家主權與人民尊嚴,盡數淪喪。太陽花革命,當然就是、就必須是對國家主權的維護,如果不談國家主權,反兩岸服貿黑箱,就變得無關痛癢了。

太陽花革命的另一層意義,是追求「世代正義」。我們這個世代,關鍵詞是「經濟」,自詡創造經濟奇蹟,卻淪為功利價值的俘虜。我們努力工作,賺錢育養子女,希望他們生活安樂;然而,到頭來,我們卻留給孩子一個虛華其表、破爛其內的世界,我們假「造福」之名,為後世的未來,埋設無數險路、黑坑、暗洞。環境污染、農業敗壞、糧食危機,生存,充滿困境。

為了奪回他們自己的未來,青年只能自己站出來。「世代正義」,因而既具有現實性意義,更具有未來性意義。

台灣社會的病態輿論

面對這場青年運動,國民黨全力動員國家機器,員警、媒體、黑道、耳語,傾巢而出,除了大肆抨擊,全力抹黑之外,仍然持續裝聾作啞,「三不政策」,不面對、不溝通、不回應。如此「非理性」,卻一再要學生「理性」。這都是國民黨這個威權政黨的老步數了,不足為奇,我無須多論。我倒是想從兩個角度來觀察、檢討這場運動,其一是對於台灣社會病態的反思,其二是對於運動的訴求、戰略與戰術的思考。

一場運動,必須檢討的,不僅是運動者,更應該檢討的,是社會大眾如何觀看。如果不檢討社會輿論,那麼,社會運動、社會大眾,將永遠處在異地兩極。通過輿論,觀察太陽花革命期間的台灣社會,有幾個面向極得思考。當然,不少民眾熱情關切,支持鼓勵,為太陽花加持添暖,把他們對這個政府的不滿,對未來的想像,都寄託在這群太陽花身上。這且不論。更多民眾卻是頑固不變,仍然遵奉威權強者的意志,操用主流媒體的話語,抹黑謾罵,對運動者冠以「暴民」,斥其「不理性」。

然而,如果你持續追蹤,就會發現,「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這個運動團體,長期以來,有嚴謹的討論與決策文化,有清楚的分工組織,行動也井然有序。如果他們決定要衝撞,也是理性判斷後的決定。此外,運動的領導社群,對於服貿協議的內容,都努力做過功課,能夠提出具體的見解與訴求。台灣社會必須檢討的是,當你以「暴民」、「違法」、「不理性」、「為反對而反對」等老套話語,來評論運動者時,你對「兩岸服貿協議」(或其他具體訴求)又瞭解多少?那些瞭解從何而來?是否都從你一向鄙視的「糟糕媒體」與政府宣傳而來?如果是,那你豈非才是「為反對反對者而反對」,才是真正的「不理性」。

「不理性」地操弄「不理性」話語,批評他人「不理性」,「不理性」地自認為自己才是「理性」的那一群,這是台灣社會的最大病態。這種「不理性」,也呈現在二元的、單向度的思考邏輯。青年明明訴求,「反服貿黑箱」、「退回逐條重審」、「建議兩岸協議審議制度」,清清楚楚,卻硬是被解讀為要台灣進入「鎖國」。此外,還有「非藍即綠」的思考邏輯,只要批評國民黨,就必然是民進黨,或者是被民進黨「教唆」而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既保護學生,又鄙夷學生,要他們「盡本分」,又不相信他們能夠自主思考。做為一個母親與教育者,我要問的是,教育學子,不就是希望他們培養獨立思想能力嗎?當他們開始自主思考,有了不同於政府、媒體、老師的想法,卻為何就成了無知、愚蠢、被教唆、被利用?

「暴民」、「不理性」、「英雄主義」、「為反對而反對」,這些慣用在運動者身上的罵語,從八○年代以來,從未改變。運動者進步了,台灣民眾卻沒有進步。這場太陽花革命,赤裸裸映照出臺灣社會的病態。

「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最後,我要從運動面來觀察,我要談的,是關於一場運動的戰略與戰術。台灣社會以「暴民」、「不理性」的標籤,抹黑運動價值,抹消運動的具體內容,當然是一種病態,這不必多言。然而,一場運動,真的必須要符合「和平理性」的社會觀感嗎?

什麼是「理性」、什麼是「暴民」?當9%的總統持續裝死耍賴,當黨國機器持續武力威迫,當媒體與輿論持續打壓扭曲,面對這些「不理性」、「主流暴力」,運動者必須經過嚴肅而理性的思辨與討論,定調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戰略明確,才能決定戰術。如果必須以衝撞的戰術,才能不模糊、不出賣戰略,那當然絕對是一種「理性」的決定。當你被國家暴力強制威迫,又要堅守運動崗位,不得不以肉身反抗時,就只有理性地選擇成為「暴民」了。

這樣的「理性暴民」,也是為所當為,畢竟社會運動絕不是「禮貌運動」,社會運動者被抹黑、被誤解,司空見慣,不必、也不應為了追求社會的「善意評價」,而自我設限。本來,社會運動的根本價值,就不是為了蒐集禮貌貼紙,不是為了獲得民眾的摸頭讚美。如果從事社會運動能夠蒐集獎賞貼紙,那這個社會早已美好,不需要社會運動了。

16歲少女高高站上立法院牆面,噴上「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幾個大字時,群眾噓聲四起,輿論責其毀壞公物。我倒覺得這是這場運動的亮點,是太陽花最美麗的盛放。它不僅不曾毀壞什麼,更是為了抗議毀壞,抗議執政的國民黨對民主憲政的踐踏。

獨裁已經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革命必須有所覺悟,必須付出代價。我的兒子、女兒、學生們,這些天都在立法院,我每晚都難以入眠,撐到淩晨三、四點,擔心他們受凍受傷,卻又驕傲感動,我最親愛的人們都在那裡,他們沒有缺席。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誰想他們餐風露宿?然而,總要有人出來,點這把火。謝謝太陽花青年,因著你們的開花放火,明日島國,或能微露日光。

「太陽花」的象徵,不知從何而來,然而,身賦文學體質的我,對於以「太陽花」做為這次行動的象徵,是支持的。童年時期,東海花園遍生太陽花,是我們最重要的生活資源,離開花園十年後,一次歸返,竟然還在生猛的草叢中,發現幾株太陽花,主人早已遠離,它們仍然自開自放。

太陽花的意象,內蘊火種,向外放光。堅守戰略,堅定對民主價值、國家主權、世代正義的守護,如果戰略需要,戰術不必礙於禮貌。要記得,太陽花,可以爆破,也可以放火。如果萬一運動訴求未能達成,如果國家仍然以暴力、或以冷漠,摧折了這次運動,也別灰心,要記得,記得東海花園裡,那些蟄伏十年,依舊維持自體火種,持續開花點火,野生的太陽花。


——《天下》独立评论

作者简介:杨翠——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知識興趣跨界於歷史、文學、性別之間。性喜遊走,各方繞行,目前在東岸發聲。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女學會」理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

【附录】

司馬觀點:公民社會的崛起

(江春男) 蘋果日報 2014-03-28 星期五

太陽花搞得轟轟烈烈,幾乎欲罷不能,學生領袖表現出奇的冷靜和成熟,令人激賞,但是許多民間團體低調投入,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此外還有上百位教授、律師和醫生,在旁邊守護,各界捐來的物資源源而入,這場學運,其實是多重力量的結合,本質上是公民運動。

青出於藍老師欣慰

就像武昌起義,因為有人意外開槍而提前發動,學生領袖看到立法院那神奇的30秒,決定提早起義佔領議場後缺乏通訊和音響設備,內外一度失聯,幸賴台權會、地球公民和綠色聯盟等團體趕來支援,才慢慢建立指揮和後勤系統。

外面群眾用優勢人力包圍立法院,以保護議場學生的安全。成立糾察隊,維持秩序;成立物資站,在網路公佈所需物品,準備長期抗戰,很快就有人送來成堆的棉被和食品,但也曾發現汽油和瓦斯罐夾在裏面。

大型集會需要安排各種演講或演唱,維繫群眾的信心和熱情。數十位各大學教授輪番上場,其中有不少人當年搞過學運,如今後繼有人,而且青出於藍,老師們掩不住欣慰之情。

幾乎所有進步的人權、環保、勞工和農民運動團體,都積極投入,學生打前鋒,他們壓陣,幾乎是公民團體的總動員,平常他們也有矛盾,但在學生面前,只有全力支持。

見證台灣社會活力

這是網路世代的學運,數十個大學如斯響應,各國留學生以網路影音和廣告標語互相聲援,學運另設翻譯組,把太陽花的訊息,翻成各種語言,傳播到全世界,也吸引許多著名媒體派人來台採訪。

這次學運見證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影響全台灣的大學生,影響整個世代的年輕人,這是他們的成年禮,尤其是被警棍打到的學生,他們的人生可能改變方向。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