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

東之珠:雨傘運動 Open Source

香港爆发占中运动
 (自由撰稿人 )

写得很好,建议老一辈看看这个东东,如果不懂什么是"Open Source",那就别看了。

正在香港發生的事,是許多人(包括參加者)都難以想像的。甚至連它應該叫做「運動」還是「革命」都沒有一致意見。剛剛說了國王沒穿衣的忽然誠實小孩田北俊,看了運動的秩序,都不能相信這場佔領行動沒有組織和外國勢力介入。這種偏見到底因何而起?

傳統的政治組織和政治運動,是典型的線性規劃、按部就班、架構分明的Project。用程式打個比喻,就像是開發視窗系統。微軟有一套從上而下、大至小的設計藍圖。上層拍板,下層照辦。因此它有一個明確的專利、可以掌握的流程和時間表。

但雨傘運動則像一套Open Source(開放源)的軟件──小團隊率先製作了一個主要的核心程式,之後便將所有程式碼公開,任他人取用。任何人都可修正當中的漏洞,或將自己的好主意加入其中。所有的修改版本都繼續公開,改得不好的被自然淘汰,改得好的越加受歡迎繼續散佈。程式在這個公開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實際用家的意見而升級。故此Open Source軟件沒有明確的專利擁有人,沒有時間表,甚至沒有一個人能決定最終的程式會變成怎麼樣。

雨傘運動正是如此。回顧它的起源,佔中三子一年的籌劃彷彿預備了一個程式平台,再由學生先發起、示範了基礎的和平佔領和支援模式。之後隨着催淚彈爆開引來無數個別市民加入,他們就隨意複製或修改這模式。例如佔領旺角銅鑼灣就明顯是出於學生意料之外的新版本,但因為獲得用家支持,就那麼自行發展下去了。由於彼此都建基於同一套的核心模式,彼此有許多地方可以共享兼容,卻又各有不同。不同的參與者自發或即興地嘗試加入各種活動,大眾認同的得到支持,不認同的遭到反對。戴耀廷取消臨時公投即是一例。

更明顯的是,它如今讓人擔憂的特徵:無明確領導(卻仍以學聯學民為原初開發者示以一定尊重),無明確時間表,也無人能保證會發展成甚麼狀態,其實正正跟Open Source軟件的特徵完全一致。

Open Source開發有難以預測等缺點,它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質素和自律性,卻是確實可行的形式。它的快速修正和機動性能做到許多傳統開發做不到的東西,能緊貼使用者的變化和需要。不少文創活動早就開始應用相同的開發概念,這概念對新一代來說毫不陌生。

傳統開發為了保護專利人的利益,會花許多氣力來保密,猶如古代師徒間總愛「留一手」和「藏私」的習俗。Open Source卻必須要將所有東西公開才能運作。這種無私和開放的概念,對傳統觀念的人來說很匪夷所思和難以理解,因為這有違他們一直覺得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可見田大少和眾多官員的想法,早就落後了一整個世代,根本不能辨認和理解這種新的模式。葉劉等人對事件的評論更凸顯他們對網路世代的無知和恐懼。香港的未來,如果由這些只能理解家長式管治的官員繼續把持,停留在二十世紀,香港的競爭能力和發展顯然只會不進則退。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