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星期五

吴戈:美國人有多傻(附:猜火箭)

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雜誌封面


這個題目和某報所稱「無德無信美國人」一樣,犯的是簡單化的錯誤,美國人不是一個整體。但是,也必須承認,在不接受妖魔化美國形象的中國人中,也會因過於崇拜而忽略美國人的多樣性。其中最典型的一類正是民主的果實之一,通俗的不准確說法叫「白左」,「白人左派」之謂也。
我最近感受最深的一種「白左」,不是好萊塢編劇也不是哈佛教授,而是標準的「理工男」,正確說法是「軍控人士」。他們的典型代表之一則是《原子科學家公報》。
這是1945年廣島和長崎核爆後一群美國核科學家創辦的一本民間雜誌,今天的話題主要向世人警醒核及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氣候變化、新興技術和疾病帶來的危險。這當然是功德無量的事,但麻煩在於他們中有的人的思維接近於「立地成佛」。
馬克•古布隆德是美國馬里蘭大學低溫及納米實驗物理學博士,斯坦福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項目博士後。他最近的一個觀點在上述雜誌上成為熱點。
這位博士認為:中國和美國最近分別測試的高超音速導彈均告失敗(關於中國試驗失敗,可參考本人8月28日專欄文章),顯示出涉及極端空速、溫度、壓力、應力等技術環節,又必須在緊湊的結構和較低的重量下實現的高超音速推進和飛行系統經過幾十年發展,仍未達到可靠程度。如果新材料和更強勁的計算能力研發成功,也許很快會找到解決方案,但高超音速武器若要完善並投入實戰,沒有進一步大規模的測試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為全球高超音速技術的領導者,美國與其帶頭提升人類殺傷同類的技能,不如努力促成國際高超音速禁試條約。該條約應該很容易得到批准,一旦達成,就可以結束目前在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之間潛在的軍備競賽。
當然,這需要反駁此類技術的有益之處,對此博士的邏輯並不高明,他指出:有人說一小時打到洲際射程的這種武器可有效打擊恐怖組織,但最有效的還是近距離打擊;其實美國很可能用這種常規手段先剝奪中國和俄國的核武裝,因而這兩國已經發展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如果沒有控制,這就是一場全面的高超音速軍備競賽;或許有人說高超音速技術還有商業價值,但在全球變暖、能源昂貴和網絡發達的今天,高超音速全球旅行不可能經濟。即使要發展這種民用飛機或用作低成本衛星發射手段,也不應該像現在這樣先開發導彈。
連研製導彈比飛機相對容易也不懂的博士得出結論:現在發展的高超音速導彈並無可展望的民用價值,除了核大國之間爆發大戰,也沒有可行的軍事用途,而且這種軍備競賽會破壞全球戰略穩定。
對了,「戰略穩定」是國際安全領域學者們如痴如醉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力量均衡形成,如果不均衡,學者們就大聲呼籲列強「要克制啊」。當然,價值中立又是學者們的基本準則,他們是不管美國想保持霸主地位的野心,而中國堅信「落後就要挨打」,引申出下半句則是「強大就可打人」,不對,應該是「強大就可以打人為手段,維護世界和平,當好世界領袖」。
美國學者可以隨時罵美國,但美國人民在慷慨解囊資助斯坦福等聖殿的同時,他們選出來的國會卻不聽這一套,因為連軍事科技也不領先,美國就是個屁;對中國的萬丈雄心,美國學者更是連《環球時報》也看不懂。於是,就有了這種善良的呼籲。
按中國大陸的行情,這可是比張召忠強百倍的真正的專家啊。對了,馬克還活躍於武裝機器人領域,但不是研製而是禁止。這種技術還未問世,他們就早早地成立了「國際機器人軍控委員會」,理由是這種武器將使戰爭更加高效,佔據技術優勢的一方將更能高效地殺人;同時,一旦達到完全自主作戰的水平,也有失控甚至傷及主人的潛在危險。
面對這種搞刀刀槍槍要顧及花花草草的娘炮,連禁止地雷和集束彈條約也不感興趣的中國軍工及其龐大的「工業黨」擁躉怕是要啞然失笑了,民主原來還這麼廢物。


【附录】
吴戈:猜火箭
也許當今中國之最令人振奮之處,就在於某些尖端武器領域的奮起直追了。 「唯武器論」在國內軍事理論界還是要挨批判的,但實際領域,像高超音速武器這類目前無法攔截的進攻手段,早已在國人心目中成了中國改變戰場,進而改變世界秩序的利器。
可是,高超音速武器及其關鍵技術的科學層面其實極為複雜。如果你不具備超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工程熱物理等專業知識,不妨從一個雖粗淺但最直觀的角度來看——大氣層內高超音速(一般定義為5倍音速以上)飛行的最初設想源於二戰中納粹德國火箭專家桑格爾。戰後幾十年人類實現了驚人的航天成就,速度早已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但航天器在大氣層內都採取快進快出的策略。唯一能以高超音速在大氣層內滑翔一段時間的航天飛機,其防熱問題始終是個挑戰並最終導致「哥倫比亞」號的墜毀。這方面的最新突破近年仍以美國牽頭,但進展並不順利。
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會有對該領域技術難度和解決過程的興趣,那的確是一堆極為枯燥的技術史料。他們最想知道的只有一條:中國何時能在此領域超越美國,從而在自身N千年歷史上首次重現開闢人類新邊疆的偉績,從而被全球同類尊敬。
然而如果你想聽真話而不是黃粱一夢,恐怕會失望,因為包括中國全體公眾,對自己國內這方面的詳細進展,在它最終大獲成功,值得驕傲宣傳之前(當然,受挫不值得宣傳的自然就銷聲匿跡了),也同外界一樣,基本也是瞎子摸象,甚至要依賴境外敵對勢力的小道消息。
所以,當很多人為中國8月7日高超音速武器試射失敗後不到3天美國AHW(先進高超聲速武器)也凌空爆炸頗感安慰時,卻忽略了兩條信息的根本區別。美國是官方正式公布,而中國的消息是「某港媒引用不明消息人士的話」。
這方面,諸如反導、反衞和遠程導彈試射,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近年已逐步願意予以簡短證實,但容易使外界「妄加猜測、說三道四」的最前沿技術競爭,特別是失敗的消息,還很難指望他們證實。
拜信息時代所賜,8月7日中國試射失敗的消息竟然「有圖有真相」。網上迅速傳播過幾張網友在內蒙古某旗拍到的火箭殘骸照片。從照片上火箭殘餘燃料的黃色煙霧尚未散盡來看,不得不驚嘆今天的平民信息傳遞至少單在時效上已完勝記者採訪。按照慣例,這批照片迅速被全網刪除,似乎有力地反證了其真實性。
然而問題正在這裏,有殘骸就意味著發射失敗嗎?其實,這種速度的飛行器必需多級火箭助推,而多級火箭原本就會有完成任務的第一級分離並墜落。依然拜互聯網之功,具備這種專業技術知識的極少數網民的分析也會出現在小圈子裏。據他們分析,某港媒所稱發射後空中解體,很可能是把第一級正常落地的殘骸當成整個火箭發射失敗。關於這次試驗的發射場、火箭型號,外界很多初步消息也被考證出錯誤來。
當然,你如果不相信這些基於科學知識的分析,堅持神秘論、陰謀論,都可以,但共同的結果是:中國這次試驗到底成功還是失敗也就無從判斷了。如果說你相信這些民間分析,那麼結論瞬間扭轉,中國試驗成功而美國失敗,隨後的幸福美好前景和世界為之變色的展望,相信是太多網民擅長的事了。但令人深思的是,這種從黯然神傷到喜極而泣之間的戲劇反轉,竟然全部靠猜,靠你信哪個網站的傳言,這顯然是不踏實的。
在美國的同類消息中,至少沒有這種煩惱,失敗就會承認,原因調查清楚後一般也會公布。事實上,中國航天在發展過程中,對美國大量詳細公布的經驗教訓的汲取正是重要助力之一。如果先行者是蘇聯,中國即使不多走彎路,也要多付出多少情報成本,可想而知。同時,中國自己的成敗,除了本部門,誰也不知道實情,其中的壓力自然與必須承認錯誤的美國工程師們不可比。
因此,這場競賽仍在進行,勝負未料,但它的運作是不一樣的,據此我對中國的追趕能力略加懷疑,請勿怪我武斷。對中國這個偉大而神奇、並擔負著民族自信堅強柱石使命的技術體系,我也實在沒有最可靠消息。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