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秦川:从余英时获汉学奖说起

秦川 BBC中文网记者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2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43
余英时教授获首届唐奖
大陆媒体对余英时关于当代中国的看法三缄其口
现年84岁的中国思想史学者余英时获得台湾唐奖首届"汉学奖",两岸三地媒体纷纷报道余英时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但是,大陆媒体对余教授关于当代中国的看法却三缄其口。
祖籍安徽,生于天津的余英时1950年自大陆流亡香港,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后赴美深造。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曾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执教,其著作影响了半个世纪的汉学研究。
如果只看大陆媒体对这一获奖的报道,读者可能会以为余英时是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学者。
不过,大陆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百度在介绍余英时时也有一段文字说:"余英时认为学术研究本身便具有内在的批判力,学者只要长期从事严肃的研究工作,他们的最后创获自然会对政治与社会透射一种深刻的批判作用,在人文研究方面尤其如此。"如果只看大陆媒体对这一获奖的报道,读者可能会以为余英时是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学者。
余英时在研究学术之余经常就现实政治议题发言,他既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泰斗,又支持民主人权,对他而言,这两种身份似乎并不矛盾。
被批判的传统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一度受到激烈的抨击。很多受"五四"反传统精神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要进步,就必须抛弃"落后"的传统思想。
中共在大陆夺取政权后,奉西方舶来的马列主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传统文化其后也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而儒家思想则受到疯狂地批判。
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界进入一个活跃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民主和人权的话题。很多人意识到中国需要改变,但又不敢直接批评共产党体制,只能归咎于"老祖宗"。
于是,传统文化成为一个方便而安全的批判对象,儒家被当作是中国迈向民主自由的绊脚石。
中国民主的思想
余英时上周获奖后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说,把孔孟的儒家思想与落后连在一起,是过去的错误看法。他认为,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绝非与现代背道而驰,儒家不只讲君臣上下,也讲平等自由。
余英时举例说,宋朝大儒朱熹反对君权太重,强调要控制君权。明朝鸿儒王阳明强调个人良知或个人利益,不是皇帝一句话或朝廷一个命令算数。
讲到人权,余英时指出,西方从远古把奴隶视为当然,但中国从汉以来即不准贩奴。他引述孔子"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说法,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权依据。
余英时说,中国人开始讨论民主,最早就是清末的儒家开始的。
从余英时的角度看,儒家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相反,"儒家思想是中国追求民主、自由很重要的根源"。
民主运动
余英时将儒家思想视为中国民主的思想基础,并屡屡出面为民主鼓与呼。
在1989年天安门学生运动中,中共当局宣布北京戒严后,余英时等学者在《纽约时报》刊登全版广告,呼吁中共不要武力镇压。"六四"流血事件后,他又主导成立"普林斯顿中国学社",庇护流亡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与学运领袖。
今年3月台湾"太阳花学运"期间,他又发表文章称赞这是"一场保卫并提高台湾民主体制的运动"。
针对香港争取普选特首的民主运动,余英时日前对《苹果日报》表示,香港和台湾一样,它的前途应由香港全体公民以投票方式决定。
余英时对中国大陆的民主前景似乎持乐观态度,但他不认为民主可能在中共政权下实现。
余教授获奖后接受台湾《联合报》专访时表示,从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发展出的民主思想,在共产党国家被抹灭。
当然,不同人对余英时的说法有不同解读。中共也在强调,并未抹杀儒家,比如,天津南开大学哲学家受李翔海曾撰文说:儒家思想之精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就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3年11月,习近平去曲阜孔府考察并参观了孔子研究院,他当时说:"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存精,因势利导"。
可见,在今天的中国情势下,有关儒家思想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
(BBC 责编:董乐/高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