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许桢:从"六四"到"七一"—香港朝野力量的裂变(附戴耀廷:要求政府对话 暂不号召预演“占中”、政府不能忽视香港全民公投结果)

许桢/香港智明研究所创办人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18
香港
香港"占领中环"争取普选运动主办的民间全民投票落幕,这次投票有超过78万人参与。

过去数周,随着"自由行"政策趋紧;"六四晚会"、"七一游行"人数上升;特首普选引发的"六二二公投";以及"一国两制白皮书"招惹争议;一时间,从政坛到民间,中港矛盾仿似沸腾。然则,在过去十余年间,无论是建制、泛民之间,还是两大阵营内部不同政经势力,都围绕"爱国"二字开展激烈斗争。无论愿与不愿,"北京因素"始终宰制着香港政经前途。与此同时,由于公民意识抬头,政经利益重分,权力运作方式改变,港人愈来愈难透过政府或政党表达意见、维护权益。部份民众,既排拒殖民时代行之有效的官民互动机制,亦对在野阵营议员网络失却耐性、信心,本土民间团体遂乘时而起。除全职从政人士外,社运、宗教、法律、学术、教育和媒体愈发积极、主动整合,并勇于走上前线,由牧师、法律学者、社会学教授所发动,去政党化的"六二二公投"即为显例。
相关活动和趋势,一方面致使政治讨论和抗争思维渗透全社会,民生议题进一步政治化;另一方面,也导致动员能量的聚散,无论对组织者还是北京而言,都变得捉摸不定;民心向背与敌我关系,更难把握。以此为背景,不管是得到北京授权者—从董建华到梁振英特区政府,还是曾获选民支持在野泛民,俱见失却在各自阵营内的号召、感染和调度能力;在缓冲区、代理人消失后,北京与本土民间力量的隔空互动、直接碰撞,就为香港的政经前景带来更多不稳因素。事实上,即便台湾反服贸学生领袖陈为廷被拒入境,未能与港人分享抗争经验;台、港两地抵抗力量,从意识形态到行动组织,逐步脱离传统在野政党已成定势。
从当初"反高铁"、"反国教"到如今"反东北",每当香港社会面临重大争议时,立会场外引导场内已成惯例。回首"八九六四"发生、冷战结束,美英制裁中国后,北京与伦敦就香港政制安排激烈对抗,竟以立法,而非行政或司法机关为主战场。然而,九七之后,工会集体谈判、议员提案权力被大幅收窄,三级议会的枢纽—市政局被废;新颁行的超大选区比例代表制,导致票源分散,而立法会内分组点票又贬抑了民意代表的表决作用。在野议员即便经民意洗礼,透过选举进入立法体系,也因为议价权力丧失殆尽,而变成投不投票也于法案内容无所损益的"政治幽灵",新近的东北发展计划前期拨款争议即为一例。
北京的制度安排,固然成功阻遏原《基本法》草委李柱铭、司徒华领导的民主党拓展势力;却未从根本上改变选民意向和权力结构,特区政府支持度每况愈下。作为双刃剑的比例代表制,同样导致亲北京阵营,必须拉宽政治光谱、分散选票才能生存。在选举混战中,九七前亲中、亲英力量,从价值观到阶级利益的分野,曝露人前。可以说,在"八九六四"后临时凑成的统一战线,经过2012特首选举,以及选后一年"港英余孽"与"过气土共"论战,而无可避免貌合神离。梁振英、林郑月娥政府的房屋、土地政策,引发地产财团反弹,以及损伤原居民权益的潜在危机,更进一步将现届政府内、外亲北京力量,置于权力天秤两边;从侧面说明特首的权位,难以企及殖民时代英皇特任总督。
无论梁振英胜选后拜会中联办是否恰当,北京及其直属机构参与香港各级选举和选后运作,其实是目下建制派由过渡期原亲中、亲英人物勉强拼凑的恶果。"八九六四"让"民主回归派"脱离北京所谓"中间派治港"队伍,却迫使中共别无选择,只得向孕育于殖民体制的财团、"精英"倾斜;复加上《基本法》的保守成份,以及世纪之交国际格局丕变、公民运动日炽,才造成中港关系的双重扭曲。
一者,红色中国在冷战之末投身西方阵营,成为美英抗苏准盟友;而香港,更于七八九十年代,担当得天独厚的桥梁。二者,"苏东波"爆发前夜的"八九六四",却让殖民体系既得利益者进入后九七体制。最具动员能力和胜选经验的传统左派与民主回归派,却从裂变到对垒。邓小平"中间派治港"战略构想幻灭,才是本港政治内耗,经济裹足的本质。比起李柱铭、司徒华领导的民主党,有动员无组织的占中与公投,更让北京疑虑。而这,又是否邓小平得以逆料?(责编:尚清)
"占领中环"行动称,全民投票后已进入对话的阶段。(BBC中文网记者摄)
戴耀廷:要求政府对话 暂不号召预演"占中"
陈志芬/BBC中文网记者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41

"占领中环"行动称,完成這次普选行政长官方案的全民投票后,现在已经进入对话的阶段,"七一"游行后,要求约见香港政府政改三人组;同时重申目前不会号召"占中"或预演"占中"。
"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今次就普选特首进行的全民投票,支持三个有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加起来占总投票人数九成,显示市民支持公民提名的要求清晰及强烈,反映政府强调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的讲法,不足以令市民接受。
戴耀廷指出,目前责任在政府手中,如果政府认为公民提名不可行,请向市民提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普选方案,"占领中环"运动将会对此方案进行第二次民间公投,如果最终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意图通过一个非真普选的方案,"占领中环"行动便会随时发生。
戴耀廷指出,这次近80万人参与的投票中,当中最多人支持真普选联盟方案。因此这个已经成为了"占中方案",日后会以真普联方案为基础,约见政府官员及政党继续商讨。
真普联提出的2017特首普选方案内容主要是"提名三轨制"方案,参选人可以透过三种方法取得提名参选,除了《基本法》第45条规定的提名委员会外,亦包括公民联署提名和政党提名。
戴耀廷强调即使香港民主党退出真普联、真普联将来不存在或解散等因素,"占中"行动亦会与支持团体继续推动真普联方案。

预演"占中"

学民思潮
学民思潮及学联计划七一游行后包围香港特首办及堵塞中环遮打道。
学民思潮及学联计划在七一游行后,号召至少2千人分别包围香港特首办及堵塞中环遮打道,希望向特区政府和中央施压,争取公民提名,有预演"占中"的意味。
香港政府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尊重市民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权利,亦一直鼓励市民以和平的方式表达意见。对于违法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执法部门会严格依法处理,确保本港的治安。
戴耀廷回應,尊重学生的行动,有信心他们的行动是非暴力。他指事前已经跟学生团体沟通过,大家都认同目前不是全面公民抗命的时候。
不过,学生团体有他们的想法,彼此对现在进行某程度非暴力公民抗命会否有利推进落实真普选目标,大家存在不同看法,这不代表内部分歧,只是大家对形势判断不同。
戴耀廷说,如果"七一"当日有学生被拘捕或起诉,"占中"的律师团队会提供协助。

"公投"非法

另外,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回应"占中"全民投票,指在香港进行任何形式的所谓"公投",都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是非法亦是无效。
发言人呼吁香港市民,认清"全民投票"策划、组织者为一己私利,不惜破坏法治,破坏香港社会秩序、阻挠普选进程的本质,自觉抵制一切有损香港繁荣稳定和市民长远利益的行径,共同推动行政长官普选目标的实现。
发言人强调,某些人发动的所谓"全民投票",绝不会动摇中央政府依法推进落实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的诚意和决心,而普选只有通过各方依法理性务实讨论才能实现,如果偏离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另搞一套,只会阻碍普选。
(责编:尚清)

学者:政府不能忽视香港全民公投结果

陈志芬/BBC中文网记者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49

蔡子强认为,这次是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集体意见表达。
对于香港的这次民间公投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认为,这次是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集体意见表达,中央及特区政府不能漠视。
他认为"占中"全民投票出现了意外结果,真普联"三轨方案"得票逾33万,得票率达42%,力压逾30万票的学界方案。因为原本在占中商讨日时,学界方案大比数抛离真普联方案,真普联方案原本被看淡,但最终反败为胜,反映民意并非一面倒倾向理想主义,选择较为务实。
蔡子强认为,北京及特区的政府的取态不应只看未来一两天的反应,留意北京方面未来是否透过一些渠道向外透露在政改的问题上仍有可以商量的空间,例如不再只强调选委会只采用全票制,机构提名等。
他相信如果北京方面释出善意,未来政改的咨询仍有谈判及对话空间。
另外,蔡子强又认为,符合国际标准的选举可以包括目前其他团体提出的方案,北京方面可在不考虑公民提名元素中考虑其他方案。
"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今次就普选行政长官方案进行的全民投票,支持三个有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加起来占总投票人数九成,显示市民支持公民提名的要求清晰及强烈,反映政府强调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的讲法,不足以令市民接受。
戴耀廷重申,希望所有投票市民参与"七一"游行,不过今年的"七一"并非进行公民抗命的时机,希望先用尽一切合法途径表达要求,下一步将约见香港政改三人组反映投票结果。

政治对立

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前首席顾问、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明白已有78万多人参与了占中投票,不过,按现时中央政府的立场仍然难以接受公民提名。
刘兆佳称,中央政府关注行政长官选举办法不能影响国家利益,不希望行政长官职位落在不能信任的人手上,因此中央改变对政改立场的机会微乎其微。
他预料这次投票结果加剧了香港政治的对立形势,温和民主派的政治空间更加缩窄。
(责编:萧尔)

_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