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姬胡:南北不稳 东西忧患——「轰炸北京」挑战核心利益

日本共同社7月30日报道,新一批12架美军新型运输机MV-22"鱼鹰"当天由民间货轮运抵日本山口县美军岩国基地



从习近平访俄时发表「鞋子论」以示对美强硬,到其访美时与奥巴马大谈「新型大国关系」而软化态度,间隔才两个多月。其前倨而变后恭何骤耶!

看似偶然的战略概念

也许是巧合,也许如国人惯常用的「阴谋论」思维所判,在习近平今年三月份访俄期间,美国的「战略之页」网站发表了题为「轰炸北京」的文章。文章发表于当地时间三月二十二日,而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即提出轰动一时的「鞋子论」是当地时间三月二十三日。剔除时差因素,「战略之页」网站的「轰炸北京」与习在莫斯科学府讲出来的「鞋子论」时间是同一天。
习的「鞋子论」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暨发展模式是这个国家自己的事情,就像一双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试穿它的人才有资格说感受。一时间,不仅国际上判断此为中共联俄制美的信号,而且国内军方鹰派暨社会上的民族主义者大为兴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陆左风飙起,「颜色革命」再次不幸地成为批判对象。
最兴奋的是军方鹰派,其中有人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文章不点名地批判美国说:有些国家领导人「总想向全世界推销自己喜爱的鞋子」,包括像中国与俄罗斯这样的非民主国家拒绝之,前者「就会发动『颜色革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来强迫人家换鞋」。据接近军方高层的人士说:「文章当然是回击『轰炸北京』论调的,我们这边摆明不惜一战的姿态,关键的时候先对日本对手。」

习近平坚持整军备战原则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是个类似于中国军谜性质网站,最多是某个大型智库的外围机构。题目为「轰炸北京」的文章也未涉及钓鱼岛问题,尽管这个时候奥巴马政府已经表明美国协防日本的范围包括钓鱼岛海域。但是,军方鹰派不这么看,而试图用进攻日本来威慑美国,使后者放弃诸如「轰炸北京」之类的战略意图。至少是不让美国采取军事压力促动中共进行基本制度调整,即其所谓的基本制度安全也是「核心利益」构成部分。
据资深战略的发析人士说:习近平在三月份访俄(也是出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发表针对美国的强硬措辞,对国内是一种阳谋即试探国人对俄罗斯真实的依赖程序,对美国则是一种「报价」即为六月初的习奥会提前吹冷气,以便让奥巴马不小瞧。事实上,该两项效果均未达到预期。一方面,中国民众基于历史原因对俄罗斯持不信任态度,并认为上「俄罗斯在领土欠我们」,而俄罗斯民众亦担心中国人吞并其东北亚的库页岛等地;另一方面,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因其制度示范效应而逐年提升,网络领域里的亲美倾向更是呈几何级上升,基本上压住了愤青的声音。
六月份的习奥会初步显示习近平外交政策重要选项之一,是对美采取守势战略,至少表面如此。不过,表面上不与美国正面冲突乃至于不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共永久地承认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因此,为终极较量做准备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美政策并未发生任何改变。一方在面,在网络安全领域不与美国进行实质合作,并更进一步开发网络战力;另一方面,最大速度计地推动包括核打击能力在内的全面军力提升。中共「八·一建军节」前,习视察北京军区时称「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后果比苏联解体更严重

对于习对美国的姿态变化与中共军队训练临战化,说明「新型大国关系」即便不是完全虚构,至少也没任何新意,未来中美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据军方内部消息:如何应对可能出自美国非军方专业人士的「轰炸北京」战略,环北京地区不仅成倍地加强了防空能力,而且中共一些陆军高炮部队实行紧急改制。如在西安,一个以「拦截无人机」为目标的改制实验已经完成——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高炮旅改制为防空旅。
中共军方判断:美军对大陆本土实施袭击(不只是「轰炸北京」),最可能的是使用无人机(如X-47B)开道而突破防空圈,随后是大型攻击性机群(如多编队F-35C)侵入;或者,「美军由F-35C装备空对空导弹执行制空任务,让X-47B充当专用的『投弹战机』和隐形侦察」。随着中美关系在二十一世二十年代变成「凉战」状态,中共对美的守势外交也确有必要,因为其地缘政治中的南北不稳、东西忧患已经埋伏下比苏联解体更危险的因素。
所谓南北不稳,就是南海争端集中为越中冲突,而越南与美国结盟态势力正在深化,更严重的后果是快捷地干扰中共的南海与印度洋的通道;作为东北亚不安全因素的朝鲜半岛问题没有往好的方向转化的可能,这也是习派出正式副手(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访问北韩、纪念「停战」六十年的主要原因,但李代习向金家三世推销的「半岛无核化」概念遭到了拒绝。所谓东西忧患,就是日本不可能在钓鱼岛争端上放低姿态,并且有意主动卷入南海冲突(如加强与菲律宾的关系),美国协防钓鱼岛已成为法律规定(即最新国防授权法所指);中国西部边疆安全系于美国的态度,而美国在西藏人权问题上仍选择达赖流亡势力为基本支撑点,新疆的独立力量也因为美国对中亚的战略调整再度活跃起来。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8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