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張裕:林昭隻身赴刑場——《中國當代文字獄囚徒編年錄》第一卷第十四案(1960)



中國當代文字獄囚徒編年錄第一卷第十四案(1960

林昭隻身赴刑場
張 裕
林昭(193112161968429日),原名彭令昭,乳名蘋男,又名許蘋,筆名令昭、歐陽英、慕容貞、小昭、高翔、任鋒等,化名呂明,大學生、編輯、詩人、作家;在被打成「學生右派」遭監督改造三年後,1960年因在地下刊物上發表長詩被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捕,由此遭迫害監禁八年後被處決

劃清界限進「革命搖籃」

林昭於民國二十年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父親彭國彥和母親許憲民都是蘇州名人曾擔任國民黨官員。1946年,十五歲的林昭考入蘇州萃英中學(蘇州市第五中學前身)讀高中,次年初與幾位同學創辦「大地圖書館」,開始以「林昭」為筆名寫作,並以另一筆名「歐陽英」在文藝團體「文青聯誼會」所辦的《初生》月刊上發表文章。同年暑假後,她轉學到教會學校景海女中讀高二。1947年,林昭參加「蘇州文藝社」,以筆名「慕容貞」在《大江南報》的《星火》文藝副刊發表文章。
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林昭恰好高中畢業,她不聽父母考大學的建議,給母親留下「活不來往,死不弔孝」的紙條,71日進入她考取的中共「革命搖籃」──蘇南新聞專科學校,隨後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改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5,她畢業後志願加入蘇南農村工作團參加農村土地改革。1952年初,她被分配到私營《常州民報》任副刊編輯,此後兩年撰寫了數十篇報導、詩歌、相聲等。當年冬天,她父母離婚,母親許憲民帶子女遷居上海。
19541月底,《常州民報》被迫終刊,林昭被轉到常州市文聯工作。同年夏,她以江蘇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新聞專業,作為「調幹生」,每月工資二十五元。她入校後不久出任校刊編輯,次年春,她加入北大詩社並任月刊《北大詩刊》編輯。同年5月,中共在全國發動批判和清查「胡風反革命集團」和「肅反」運動。林昭給母親寫信說:「他們要我井裡死也好,河裡死也好,逼得我沒辦法,寫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我不得不滿足他們……我沒存心誣陷你。」「今後寧可到河裡、井裡去死,決不再說違心話!」
1956年秋,中共北大黨委決定停辦《北大詩刊》,改辦一個學生綜合性文藝刊物《紅樓》,林昭為編委之一,《紅樓》第二期起,她與同年級的中文系文學專業學生張元勳為責任編輯。她還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上發表詩歌。

「我年輕的心傷痕斑斑」

195751中共中央在《人民日報》上宣布開展全黨「整風運動」的文件。519日傍晚,北大學生響應中共中央「大鳴大放」、「幫黨整風」的號召掀起了後來所稱的「五一九運動」,歷史系三年級學生許南亭以「歷史系一群團員和青年」署名在北大大飯廳東牆上貼出第一張大字報,質問:「青年團全國第三次代表大會,清華有代表,北大有沒有?如果有,是誰?是誰選的?他能不能代表我們的意見?」哲學系學生一年級學生龍英華隨之貼出一張小字報〈要求開闢民主牆〉:「一、要求取消黨委制;二、要求取消政治課必修制度;三、開闢民主園地,讓同學給黨提意見,幫助整風。」數學系三年級學生陳奉孝等四人貼出〈自由論壇宣言〉,進一步提出確保民主和自由的要求。此後很多學生群起響應,當時影響最大的是中文系三年級學生沈澤宜、張元勳的長詩〈是時候了〉,以及物理系四年級學生譚天榮的〈一株毒草〉、〈二株毒草〉等大字報和他在廣場上發表的演說和辯論。次日,林昭以長詩〈這是什麼歌〉支持張元勳等學生,並在522日的廣場辯論中反對所謂「右傾言論是反革命煽動」等指控。月底,陳奉孝、譚天榮等學生成立「百花學社」,創辦刊物《廣場》,張元勳任主編。林昭以筆名「任鋒」在《廣場》發表詩歌〈黨,我呼喚〉:「奇怪的譴責像馬刀砍來,我年輕的心傷痕斑斑……」她當時正在《中國青年報》實習,為了《廣場》經常回學校與張元勳等協商,張也數次到報社去向她請教。
同年6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麼?〉,中共中央開始把「整風運動」改變成「反右鬥爭」,全國三百多萬知識分子、學生、幹部和民主黨派人士被打成「右派分子」,成為新的專政對象。北京大學八千多師生員工,有七百一十六人被打成右派,包括陳奉孝、譚天榮、張元勳、林昭等五百九十六名學生。校刊《紅樓》發表多篇揭批林昭的文章──〈翩然《紅樓》座上客,竟是《廣場》幕後人──如此林昭真面目〉、〈幕,拉開來!──林昭是《廣場》的幕後謀士〉、〈林昭,什麼時候搖身一變?〉和〈評〈黨,我呼喚〉〉,指控說:

〈是時候了〉發表後,林昭寫了〈這是什麼歌〉的長詩支持張元勳,而當中文系三年級的黨員準備批駁張元勳的時候,林昭說:「你們共產黨員就會拿著大棒等著打人。」
她在十六齋前宣稱:「黨團員存在『組織性與良心的矛盾』。」
她在背後不是說黨對整風沒有誠意,就是說哪個黨員不顧人家死活。
林昭名義上是《紅樓》的編輯,但當張元勳要退出《紅樓》另立「廣場詩派」時,林昭反對,認為應該留下來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紅樓》,削弱黨對《紅樓》的領導。
《紅樓》選編《整風運動特輯》時,她主張將張元勳的〈是時候了〉和王國鄉的〈一個積極分子的自白〉兩文選入。她還推薦右派詞人戴佳珊的作品,因為她特別欣賞「官僚主義今猶在,只是招牌改」這樣的句子。
在肅反運動的時候,她深夜坐在未名湖邊,大聲朗誦屈原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發洩不平。其實她不是「上下求索」,而是「左右求索」。
整風運動以來,她憤怒一陣,沉默一陣,一會兒高呼:「我是劍,我是火焰。」一會兒又轉過來問:「你們黨員對我的看法怎麼樣?」

林昭是北大的第二批「右派」,受到開除團籍、保留學籍、留校勞動察看的處分。林昭吞服了兩盒火柴頭自殺,被同學發現及時搶救過來,獲救後大聲說:「我決不低頭認罪!」被學校當局認定為對抗組織、態度惡劣,加重處分為勞動教年,只因體弱多病,經常咳血,才得以免送西北勞改,而留在新聞專業資料室,到學校苗圃勞動,「監督改造」。林昭被劃為「右派」後,母親許憲民也受到打擊,工資由三百元減至二百元、一百二十元。
19586月,北大新聞專業合併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林昭也隨之過去接受「監督勞動」,與同在資料室「勞動察看」的人大學生「右派分子」甘粹戀愛;甘粹提出結婚申請,但被校方以談情說愛是抗拒改造為由而不予批准。19599月,甘粹被發配到新疆勞改,林昭心情更受打擊,病情惡化,獲准由母親接回上海養病。

「此生寧願坐穿牢底」
    
1960由於1958年「大躍進」失敗引起的大饑荒已經全國蔓延餓死人越來越多。蘭州大學歷史系右派學生張春元等在甘肅農村勞改的一批右派學生、教師等串聯謀求救國救民之道,通過上海就讀蘭州大學的研究生顧雁與林昭取得聯繫並專程到上海面談,得到她贈送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綱領》一書和新作長詩〈海鷗之歌〉,回甘肅後參照該書寫成〈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提出「要在中國實現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社會主義社會」,並將〈海鷗之歌〉單獨油印成宣傳資料;隨後又創辦油印刊物《星火》,首期發表了林昭的長詩〈普羅米修士受難的一日〉。同年7月,《星火》主要領導人張春元被捕,隨後被捕的還有與他一起勞改的學生、教師等三十九人,以及同情和支援他們的數十名當地農民以及前武山縣委書記杜映華。1024日,林昭也因兩首詩歌涉案以「現行反革命罪」在蘇州被捕,後關押到上海第一看守所。一個月多月後,她父親彭國彥吞食老鼠藥自殺身亡。
1961年,林昭被轉到上海靜安分局看守所關押,經常向家人索要白被單,用以撕成條條寫血書,寫下組詩《牢獄之花》、《思想日記》等。196235,林昭因肺病復發得以保外就醫,被母親接回蘇州家中。7月,她寫了〈給北大校長陸平的信〉,呼籲他效仿蔡元培校長主持公義,營救被迫害的學生,此信交派出所戶籍警轉交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9月,她與蘇州的「右派分子」黃政起草了「中國自由青年戰鬥同盟」的綱領和章程,制定了〈行動計畫〉、〈初期組織形式〉等文件,並聯繫上海的無國籍僑民阿諾•紐門,要求他將〈我們是無罪的〉、〈給北大校長陸平的信〉等四篇文章帶到海外發表。
1962118日,林昭為此再次被捕,關押於上海提籃橋監獄,親人不許探望。12月,她由獄方安排到上海精神病院檢查,被院長粟宗華鑑定為精神不正常。她在獄中因抗議虐待,多次絕食、自殺,1963618日,林昭的〈絕食書〉中寫道:

一息尚存,此生寧願坐穿牢底,決不稍負初願,稍改初志。

19638,林昭移拘上海第一看守所。1964122日,林昭接到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書,5日到法院出庭受審,1965531日再次出庭,被以1962年度判決書定為「反革命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隨後轉押到上海提籃橋監獄女監。次日,林昭刺破手指,用鮮血寫了〈判決後的申明〉:

這是一個可恥的判決,但我驕傲地聽取了它!

1965年上海提籃橋監獄所〈林昭在服刑改造期間重新犯罪的主要罪行」中記載:

林犯關押幾年來,一貫拒不接受教育,書寫了大量的反動血書,如《靈耦絮語》(約十八萬字)、〈基督還在世上〉、〈不是練習──也是練習〉、〈練習二〉、〈練習三〉、〈鮮花開放在悲壯的五月〉、〈囚室哀志〉、〈秋聲辭〉、〈自諫〉、〈血詩題衣〉、〈血衣題跋〉等數十萬字。雖經工作人員多方教育,並採取了單獨關押、專人管教、家屬規勸等一系列管教措施,但林犯死不悔改,公開揚言:永遠不放棄宗旨而改變立場。

此外,林昭還寫了大量日記和家信。
196656日,剛刑滿釋放仍在監督勞動期間的北大同學張元勳偷偷到上海,以「未婚夫」身份偕同林昭母親到上海提籃橋監獄看望她。林昭對張說:

我隨時都會被殺,相信歷史總會有一天人們會說到今天的苦難!希望你把今天的苦難告訴未來的人們!並希望你把我的文稿、信件蒐集整理成三個專集:詩歌集題名《自由頌》、散文集題名《過去的生活》、書信集題名《情書一束》。

1968429日,林昭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1967年度改判的死刑判決書,血書:

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當天下午,林昭在上海龍華機場被祕密處決,年僅三十六歲。
兩天後,51日,公安人員到林母許憲民家,索取五分錢子彈費。許憲民此後精神失常,1975年在上海外灘自殺死亡。
19791月,北京大學黨委發出改正林昭錯劃右派的通知。1980822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精神病為由判決撤銷以前的兩次判決,宣告林昭無罪;1981125日,上海高院複判撤銷五個月前以精神病為由的判決書,再次宣告林昭無罪。1980年代,林昭的檔案包括獄中血書一度公開,但不久又被封存。
2003年,獨立製片人胡傑根據五年中尋訪認識林昭的八十人的錄影紀錄及拍攝到的林昭獄中文稿,製作了紀錄片《尋找林昭的靈魂》。2004422日,蘇南新聞專科學校與北大部分師生集資立碑,將林昭的骨灰安葬在蘇州市木瀆鎮靈巖山的安息公墓。
2005年,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特設「林昭紀念獎」,主要表彰三十五歲以下的後繼者,以資紀念這位思想先驅和自由鬥士。國際筆會獄中作家委員會正好成立於林昭被捕入獄的1960年,遺憾的是當時尚不知處於封閉的中國大陸的獄中作家案件;因此在紀念「因作家暢所欲言」五十週年的活動中,獨立中文筆會獄中作家委員會將林昭作為每年一典型案例的中國第一案以警世。

參考資料

1.   陳偉斯,〈林昭之死〉,《民主與法制》1981年第3期。
2.      劉發清,〈一個不屈的英魂──憶林昭〉,《隨筆》1988年第1
3.   彭令範,〈我的姐姐林昭〉,《今日名流》1999年第2
4.   許覺民編《林昭,不再被遺忘》,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5.   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今日名流》2000年第2期。
6.   崔衛平,〈用紀錄片傳唱英雄的故事――關於《尋找林昭的靈魂》〉,《南風窗》2004年第3S期。
7.   江菲,〈尋找林昭〉,《冰點》週刊2004811
8.   摩羅,〈聖女林昭復活記〉,《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第10期。
9.   陳子明,〈1957年「主動右派」的三種類型〉,《民主中國》2007412日。
10. 趙銳,《祭壇上的聖女──林昭傳》,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9年。
11. 房文齋,〈我為林昭拍了張照片〉,《南方週末》200934日。
12.  吳庸,〈北京大學1957年的《廣場》重印憶往〉,《觀察》201081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