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晴朗:石油巨头、汽车尾气与雾霾


2013-01-17
连日来,雾霾笼罩之中的北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京城之中,居民窗门紧闭,学校操场无人,呼吸科人满为患,口罩供不应求,空气净化器飞转。不知有多少老人、体弱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直接或间接地因此死亡或衰弱下去。
china_pollution_cars350.jpg
2013年1月14日,安徽合肥遭遇严重阴霾天气。(法新社图片)
有人说,这和食品安全问题不同。特权阶层有食品特供,因而不顾及老百姓的餐桌。同在一片天空之下,当毒气被他们吸入时,就离下决心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不远了。此言可悲亦可怜。人民呼吸的权利要尾随其后,沾统治阶级出于自身考虑而解决问题的光。

其实这一点也未必能有保证。网上流传的《远大空气净化机成功案例—中南海篇》称,空气净化机进驻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净化空气。你根本无法想像,特供是如何神通广大而无所不在。

对于北京人,恶劣的空气没有最坏,只有更坏。此次雾霾不过是持续累积污染在某种气候下的集中暴发。人们连讽刺带自嘲地说:“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百毒不侵,无坚不摧”的时候,也追问不休,最终,剑指政府纵容中石油、中石化以全球最高油价,提供最劣质油品,导致汽车尾气成分污染空气、毒害健康;建议发起针对中石油,中石化的公益诉讼,迫使它们把一部份超额垄断利润投入炼化设施的技术改造,尽快生产出合格油品;并呼吁其退出垄断舞台。只是,这样的声音尚不足够响亮。

2008年,为举办北京奥运会,污染严重的工厂悉数迁出。去年,又将烧煤供暖改成烧天然气供暖。说汽车太多,尾气排放是污染的主要原因,这是肯定的。但是,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在550万辆左右;东京、纽约的汽车保有量达到800万辆,为什么雾霾在北京?

答案很简单:劣油凶猛标准难升,中国的油品质量标准落后于汽车排放标准。而油品供应商正是垄断巨头中石油、中石化。要知道,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国不同区域所提供的油品质量和环保标准也不同。这说明,他们是可以造出来相对好品质的油,质次价高并非因为技术能力,而是因为垄断地位。比如,柴油国III标准对于硫含量的要求是小于350PPM,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在400-500PPM,有的甚至上千。

而国家发改委忽略不计国内外成品油品质差异,一味按照国际油价给国内油品限价。去年两会期间,农工民主党曾提交一份《严格实施燃料油环境标准确保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的提案,指出:“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升级油品质量,供应符合国四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汽油柴油,以保证机动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有效实施。否则,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就形同虚设,‘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约束性指标也难以完成。”有人希望国家工商总局按照《反垄断法》第13条第1款第4项查处中石油、中石化涉嫌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拖延执行已生效的油品新标准,干预新标准制定的垄断协议行为。然而,这样的声音极其微弱。

要想减少汽车尾气,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必须有高质量的车用燃油。在中国,油品质量标准和机动车排放标准差距太远。轻型汽油车排放新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相应的汽油标准实施时间却是2014年1月1日;柴油车排放标准原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但除北京上海等地的加油站,其他大部分地区仍然供应的是含硫量高达2000ppm的普通柴油。环保部门和汽车企业相当弱势。提高油品环境标准的制定权完全掌握在石化巨头手中。

也是从上述提案得知: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且秘书处设在中石化。可想而知,两巨头石化公司是如何掌控著油品的标准制定。认清这个源头方知,由北京雾霾引发的污染问题,岂是北京市可以解决;非中央层面决心打破垄断不可。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