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苏中杰:“共识”的条件

图为埃及穆斯林朋友卡利姆在facebook上发的一张漫画


数十名学者发出的《改革共识倡议书》,所提出的"共识"是有条件的,粗略地看来,最少要有以下三点,才能"共识"。

1、        必须坚定地相信党。

《倡议书》写道:"中共十八大报告表达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定意愿"。对此你信不信?不信就没有"共识"。可是,我没有看到这个"坚定意愿",只见到人家说"不走邪路",不知数十名学者如何看到,也不说说这个"坚定意愿"表现在何处,让人如何去"共识"。如果是出于对党的一惯相信,那就是感情问题了,未"共识"者必须培养起这样的感情才能去一起"共识"。

2、        不能把中共看成"一团漆黑"。

《倡议书》的重要签署人仲大军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有缺点,犯过很多错误,但并不像有些反对派描述的那样一团漆黑,应该客观的评价中共,看到中共的一些成就"。这体现了对中共的"二分法"态度,不能不代表签署者的整体性观点。要达成"共识",就要看到中共的光明面,谁要看不到中共的"光明面",谁就只好在"共识"之外了。可是,从当前学术界的反思成果来看,中共从其产生那一天起到现在,一直是在犯罪,不知其哪一点光明。再说,如果执政者没有合法性,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让人用"二分法"评价其成绩和缺点的资格。试问一个保姆在没有同主人签立雇佣协议的情况下就主持主人的家务,甚至掌管主人的钱财,主人要是还评论保姆的成绩和缺点,就不是承认了保姆的合法性了吗?所以,如今的"共识者",只能是看到中共"光明"的人们和看到中共"合法性"的人们了。

3、把革命消灭在萌芽状态。

         《倡议书》说:"如果中国社会亟需的体制改革一再受挫、停滞不前,公权腐败、社会不满将积聚到危险的临界点,中国将再次错失和平改良的机会,陷入暴力革命的动荡和混乱之中。"这就表明,《倡议书》要把革命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让其发生。

但是,要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必须认可两点:一,社会不进行革命就可以进步。要认可社会不革命就可以进步,就要用历史来说明。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不革命就可以进步的先例。就拿中国知识人津津乐道的英国"光荣革命",还是革命,而且还并不温柔,动了军队的。至于"东欧巨变",也都不是在刀枪入库中实现的。许多事实证明,革命和改良往往是交相出现的,革命的压力促进改良,改良又给了革命以成长的机会,反过来又以巨大的压力促进改良,至于具体到哪个国家哪个社会进程中,论及革命和改良成分各占多少,虽然是个能以说清的问题,但至少说明以单一的改良实现社会进步的事实是难找到的,所以否定革命也就没有根据。

 要认可的第二点是,历史进程是人为的,说让改良就改良,说让革命就革命。但是,有如此能量者,可能不是人,而是神。革命也好,改良也好,都不是凭人们的意愿所左右的,民间左右不了,体制内的几十名"共识者"可能也左右不了。唯有点主观作用的,是统治者,硬着头皮继续倒行逆施,就引起革命;为了延缓统治寿命而让点步,就搞点改良。但是,具体到统治集团中的个人,他们又受其体制的制约,是体制而不是人,是革命还是改良,全在于体制的魔性起作用。既然改良和革命决定于历史,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只能顺应历史,历史用什么来展示其进步性趋势,就支持什么。现今,在改良没有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太石,瓮安,乌坎,什邡,启东,等等血泊中的抗争,都以不同程度的革命性途径呼唤改良,所缺是就是知识界的呼应和支持——做民主的后援力量,为其提供信息、经验、策略和历史线路。可是,这些统统都在"共识"之外,并视其为不稳定因素,如洪水猛兽,所以他们在与整个知识界隔绝的情况下,智慧,策略和信息只能靠90后的知识青年,喊出"我们是90后,我们不牺牲谁牺牲的"悲壮口号。知识界在这种情势下的缺席,是不是奇耻大辱,暂不议论了,仅说"共识"者如此不顺应历史所展示出来的进步性,其他人就难以与之"共识"了。

除了上述三个条件让人难以"共识"之外,"共识"者的"倡议书"形式也是让人难以"共识"的。"倡议"的对象是全天下,其中包括统治者。如果面对统治者,就是臣子给皇上的奏章,而这样的奏章不知有多少了,清末的此类改良奏章比这要深刻得多,都是从立宪方面做文章的,效果如何?现在的各种建言也多如牛毛,人家理了没有?如果是面对统治者之外的普罗大众,除了劝大众"稍安勿躁"外,说到促改良,则没有任何实践性可言。

与其联名做此类空洞的文章,倒不如就某一具体事件联名发表意见好。例如近来官方说又要搞什么网络实名制,落实此事后,就可以联名抗议。就每一具体的事件一个一个做,就是以压力促改良。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在"共识"之外?很可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