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胡平:评十八大两篇

我对十八大新班子的一点分析和看法(胡平)

RFA  2012-11-16

中共十八大的最后一幕,是新常委登台亮相。
人们注意到,新常委班子保守色彩很强,被视为改革派的李源潮和汪洋名落孙山,而最为外界诟病的刘云山却高居台上。

不过仔细考察可以发现,新常委班子其实更象是论资排辈,按年龄划线的产物。

我们知道,本来,按资格,有条件进入新常委的,除了习近平李克强之外,还有9个人,再除去垮台的薄熙来,只剩下8个。

据说上层对入常一事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叫“七上八下”。意思是,67岁以下的可以入常,68岁以上的不入常。

在剩下的8个人中,有6个今年已经超过63岁,这一届不入常,下一届就没指望了;李源潮今年62岁,汪洋今年57岁,5年后的十九大,他们两人还有希望。

所以这次入常,优先考虑年龄大的6个,让年轻点的李源潮和汪洋靠边站。

年龄大的6个人中,刘延东是唯一的女性,据说政绩平平,能力有限,另外大概也因为是女性,所以落选。

剩下来的5个,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和王岐山统统入常,和习李共同组成了新的常委班子。

这实在很可笑。如今的中共高层,在没有强人能一言九鼎说了算的情况下,因为顽固地拒绝民主选举的公平竞争,各派力量你争我夺,相持不下,剩下来的唯一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概也就只有论资排辈,按年龄划线了。

必须指出的是,中共高层现在这套权力交接方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保守性。

首先,上来的新人都是老人挑选出来的,他们自然只会挑选和他们想法接近,让他们放心的人。新人上台后,老人还不甘寂寞,还要在后台垂帘听政。

其次,由于上层派系复杂,每一届班子都是各派争斗和妥协的产物。这就导致了最高权力的交接拖泥带水,盘根错节,新人的权力不完整。

民主制下,有政党轮替,新上台的政党可以全力实行自己的主张。君主制下,新皇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可以重用自己信任大臣,力推改革,实行和老皇帝不同的政策。

唯有在现今中共的权力交接制度下,新人很难搞改革。且不说他背后还有婆婆有监军,更麻烦的是,他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因为他周围没几个自己人,而他又很难去换掉那些人。

以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之间的关系为例。按照宪法,总理是由主席提名,人大常委会批准。但实际上,这几届的总理没有一个是主席提名的,都是元老们在幕后搞拉郎配,搭配给他的。李克强这个总理并不是习近平自己挑选提名的,温家宝这个总理也不是胡锦涛自己挑选提名的,还有朱�基,李鹏的总理,也不是江泽民自己挑选提名的。另外,正因为总理实际上不是主席挑选的,因此主席也很难撤换。于是到头来,不论是主席还是总理,谁也没能力去全力推行自己的主张。

不少人说,5年后,现任常委7人中就有5个要退休,习李可以大换血,大大充实改革力量。按照这些人估计,这5年改革没戏;5年后大有可观。

但问题是,5年后,习李就不再是新人而是旧人了。如果他们现在还有改革愿望的话,只怕到5年后,他们就没有改革愿望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们沿袭过去的做法长达5年之久,他们就和过去的那些做法难解难分,融为一体了。既然前人的做法成了他们的做法,那么必然地,前人的错误也就成了他们的错误,前人的包袱也就成了他们的包袱。到那时,他们还想改吗?他们还敢改吗?

中国有句老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别看新官上任,基础还没打稳,好像很难推行新政,其实不然。因为在新官上任之初,大家都会抱着某种观望的态度,从而也抱着某种期待的心理,抱着某种准备调整的态度。这时推行新政,反而会较少阻力,反而会比较容易得到贯彻和成功。

如果你上任了一段时期之后都没有显示出什么新气象,别人就把你看淡了,看穿了,觉得你也不过如此尔尔;于是就会把准备调整的心理收起来,故态复萌,依然故我,回归老样子。到那时你再拿出新东西,恐怕大家就都不来气,不怎么作反应了。

因此,要改就得抓紧时间改。

同样地,抱某种希望抱某种期待的人,要看也不要一看再看,等到过了5年还说看,要看就看现在,就看未来这一年半载。如果在未来一年半载都没什么新东西,也就没什么可看的可期待的了。

我对十八大新班子主动推行改革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对那些仍然抱有某种希望的朋友,我想,以上所说的或许值得参考。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十八大的“两委”选举是怎样作弊的(胡平)

RFA 2012-11-16
中共十八大上,选举“两委”(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是重头戏。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两委”选举采取差额选举。以中央委员的选举为例,提名十八届中央委员候选人224名,差额数19名,应选205名,差额比例为9.3%。

这个差额比例要比以前几次中共党代会的差额比例都高,于是被媒体称为党内民主的重大进步。然而,只要我们对十八大的选举过程稍加考察,就可以发现,十八大的选举程序大有问题,十八大的选举严重作弊。它不是民主选举的重大进步,而是对民主选举原则的公然违犯与肆意践踏。

阅读有关报道,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次“两委”选举,居然进行了两次!

一次叫预选,另外一次才是正式投票。13日举行了一场预选,是差额选举;14日又举行了第二场选举,是等额选举,这一次选举才算正式投票,“两委”是经过第二次选举才产生的。

这就怪了。同一个选举,为什么要选两次呢?

按理说,第一次选举是差额选举,投票情况一统计,结果就出来了。以中央委员的选举为例。候选人有224名,应选205名。那么,根据得票多少的顺序,后面那19名被淘汰,前面那205名就算当选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举行第二次呢?

根据报道,第二次选举是等额选举,这等于是每一个候选人都自动当选。请问,这第二次选举的候选人名单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如果是根据头一天的预选结果确定的,以得票多少为准,前205名就是第二次等额选举的候选人,从而也就自动当选。这就意味着头一天的预选实际上已经选出了中央委员,那么,第二次选举就纯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如果第二次选举的候选人和第一次选举的结果不一致,那问题就更大了:什么人,凭什么权利,可以置第一次选举的结果于不顾,擅自加以改动呢?这不是公然而然的作弊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

我们知道,十八大是换届大会。上面的头头们务必要控制选举结果。他们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妥协,内定了一批人进入中央委员会以及进入政治局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可是既然要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因此就有风险:万一头头们内定的人在差额选举中就选输了,就被差了下去?那又怎么办呢?

记得在1987年举行的十三大上,有“左王”之称的邓力群雄心勃勃,打算问鼎总书记,殊不知在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中就被差了下来,连中央委员都没当上,自然就进不了政治局当不成总书记了。

现在的中共,内部派别纷争,暗潮汹涌。上面的头头们不得不担心,他们内定的人选,特别是那些内定要入局甚至要入常的人选,在差额选举中遭到被淘汰的命运。

于是,上面的头头们就设计了一套分两次选举的办法,以保证他们内定的人选安全无虞。

新华社报道有两句话暗含玄机:一是说“各代表团以差额选举方式对‘两委’人选进行预选”,一是说“大会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经预选产生的‘两委’候选人名单”。

这就是说,首先,预选不是全体代表一块儿进行的,而是分成各代表团分别进行的。这样,每个代表只知道他这个代表团的选举结果,不知道别的代表团的选举结果,因此对整个大会的选举结果也就无从估测。

然后,各代表团把本团的预选结果上交给主席团。按理说,主席团唯一该做的是计票,也就是把各代表团的投票结果加在一起,从而得出整个大会的投票结果。但是新华社报道写的却是“大会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经预选产生的‘两委’候选人名单”。可见,主席团不是只做统计。主席团不是只扮演计票的角色。

这就含蓄地暗示,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名单,并不一定就是各代表团投票的统计结果。这就意味着,主席团会议可能在其中
做了手脚。

主席团可能把他们属意的人选,虽然其得票总数很低,本来是名落孙山的,硬把他放进正式候选人名单里,与此同时,则把一些得票总数比较高,理当列入正式候选人的人,硬是排除在正式候选人的名单之外。

由于预选投票是分成各代表团分别进行的,每个代表只知道他那个代表团的选举结果,不知道其他代表团的选举结果,因此对整个大会的选举结果就无从估测。如果主席团会议在通过正式候选人名单时暗中做手脚,广大代表不容易觉察;即使起了疑心,因为不准串联,不准打听其他代表团的情况,因此也很难找到证据。

举例说,假如你是四川代表团的代表,在差额选举的预选中,你知道在你们四川代表团,张三的得票是最少的,是垫底的。可是,后来,在主席团会议通过的正式候选人名单上,你却发现张三赫然名列榜上。你觉得有些蹊跷,但问题是,你无法断定这是不是主席团的人做了手脚;因为那也可能是张三在其他代表团的得票相当高,因此总票数足够上榜。

而实际情况却是,在差额选举的预选中,张三在绝大多数代表团的得票都很低,都是垫底的,按总票数算肯定是名落孙山的。只是各代表团的代表都不知情,他们都以为别的代表团投的和自己不一样呐。

就这样,主席团的大佬们就可以把他们自己属意的人,不顾其得票偏低理当淘汰,欺负代表们不知情,硬是塞进了正式候选人名单,并进而在等额选举的正式投票中,让他们被“选”上中央委员。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十八大“两委”选举有严重作弊:

第一,上面的头头们很可能篡改了预选的结果,虽然到目前为止,由于有关信息保密,我们对这一点还拿不到确凿的证据;

但是第二,分两次选举这种程序本身就极其不合理,本身就该算严重作弊。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