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胡少江:中国不应该充当资助欧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冤大头


2012-05-25
如果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元危机对欧盟经济增长的冲击无疑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市场,进而冲击到中国发展迅速但是结构扭曲的经济。
今年以来,中国的商务部长陈德铭不断地警告中国政府的决策者:中国的贸易状况不容乐观,而最新的资料显示,中国的对外货物出口增速下降十分明显,四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些都与欧洲经济的衰落有直接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似乎也有理由在战略层面为正在繁衍的欧元危机和欧洲经济的麻烦而担忧。由于美国和美元长期以来在全球贸易决算和金融交易中具有垄断地位,这使得中国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在贸易上经常发生冲突;更是因为在前苏联解体之后,美中两国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和全球政治中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继续要一个相对强大的欧洲来制衡美国,需要有欧元成为与美元竞争的另一个强势货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支持欧元、支持欧洲经济的原因所在。欧洲目前的经济危机无疑使得中国政府的这一寄托成为泡影。而欧洲经济的最新进展也使得中国政府对欧洲的担心有增无减。欧洲各国政府不仅没有在解决危机方面达成共识,他们之间的分歧反而越来越大。

在最近的法国大选中获胜的左派政党在上台之前就表明了他们在解决欧元危机方面与前总统萨科齐的右翼政府的不同立场。新总统奥朗德上台伊始,便提出了要在欧元区发债的构想,这一立场与在欧洲经济中长期其主导作用的德国政府的立场具有巨大的分歧。德、法这两个欧洲大国之间的分歧使得人们对解决欧洲经济问题的前途更加垂头丧气。

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政治局势也令人不安。在那里,街头的民众普遍地表现出了对德国力主的通过紧缩财政开支来解决危机的方案强烈的不满。他们支持左派政党提出的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的方案。而不少来自右翼的批评则认为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无法解决导致欧元危机的主权债务问题,而且从长期看会将欧洲经济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说到底,围绕解决欧洲危机的政策争论,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回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欧洲无疑是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地区。这个社会主义并不是列宁-斯大林式的以暴力夺取政权和一党专政维持政权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即通过政府税收来实现财富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转移,换言之,是一种通过向富人征税来照顾穷人的社会主义。

征税使得欧洲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庞大。在法国、希腊等国家,政府和政府控制的企业的规模已经站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征税成为政府解决所有财务问题的灵丹妙药。当税收不够的时候便通过发债来解决问题。说到底,发债还是一种征税,是向未来征税。引起当前欧元危机的正是这种向未来征税而无力偿还的主权债务危机。

这种政府的过度主导使得社会的企业家精神下降,"不劳而获"成为了一种理直气壮的权利,低收入高消费成为一种全民追逐的时尚。借债不仅成为政府的习惯,也成为民间的常态。甚至在危机深重的眼下,那些左派政治家们和街头的民众勇于解决债务危机的所谓灵丹妙药竟然还是借贷。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现在的问题是,在巨大的危机中,欧洲究竟还能够向谁借债?希望欧洲强大从而与美国抗衡的中国会再次充当这样的"冤大头"吗?少有常识的人都会认识到,中国绝对不应该这样做。这是因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无法振兴欧洲经济,帮助中国出口和在战略上与美国抗衡,反而只会使得中国人辛勤劳动的储蓄付诸东流。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